一、国别概况
(一)基本信息
1.国名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2.地理位置和面积
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东接中国,是与我国边界线最长的邻国。国土面积为272.49万平方公里,最大内陆国。境内多平原和低地,60%土地为沙漠和半沙漠。最北部为平原,中部为丘陵,西南部多低地,东部多山地。
3.气候条件
哈萨克斯坦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寒,1月平均气温-19℃至-4℃,7月平均气温19℃至26℃。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北部地区气候较为寒冷,南部地区气候较为温和。
4.地质条件
哈萨克斯坦地质构造上处于乌拉尔—蒙古古生代褶皱带,它以复杂的镶嵌构造为特征,在不同走向的古生代褶皱系中镶嵌着一些大小不一的中间地块,如北乌斯久尔特地块、中里海地块、卡库拉姆地块、图尔盖地块、楚河地块、巴尔喀什地块等等。根据封闭时间不同,其大地构造可划分为七大褶皱系:科克切塔夫—北天山加里东褶皱系、成吉斯—塔尔巴哈台加里东褶皱系、准格尔—巴尔喀什海西褶皱系、斋桑海西褶皱系、图尔盖—中天山海西褶皱系、乌拉尔海西褶皱系、山区阿尔泰海西褶皱系。
(二)人口和行政区划
1.人口、语言和宗教
截至2024年8月,哈萨克斯坦人口为2016万。约有140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70.6%,俄罗斯族占15.1%。哈萨克语为国语,哈萨克语和俄语同为官方语言。民众普遍信仰宗教,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基督教(东正教、天主教、新教)、佛教、犹太教、印度教等。其中,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东正教信徒主要为俄罗斯族。
2.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17州和3个直辖市(阿斯塔纳、阿拉木图、奇姆肯特)。首都阿斯塔纳位于中部,是政治、文化教育、经济贸易和旅游中心。阿拉木图市是最大城市,也是哈萨克斯坦经济、金融、文教、科技交通中心。奇姆肯特市毗邻乌边界,是中亚古城之一,古丝绸之路重镇,与我国甘肃省白银市、陕西省西安市结为友好城市。
(三)政治概况
2022年11月,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当选连任哈萨克斯坦总统,本届任期至2029年。宪法规定哈萨克斯坦为总统制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是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和基本方针,并在国际关系中代表哈萨克斯坦的最高国家官员。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议会上院)和马日利斯(议会下院)组成。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活动对总统负责,由21个部委组成。本届政府于2024年2月组成,奥尔扎斯·别克捷诺夫任政府总理。司法机构包括最高司法委员会、司法鉴定委员会、宪法委员会、最高法院和各级地方法院。主要政党包括“阿玛纳特”党、“阿吾勒”人民民主爱国党、共和党、“光明道路”党、人民党、国家社会民主党。
(四)经济概况
1.宏观经济
哈萨克斯坦经济以石油、采矿、煤炭和农牧业为主。据哈萨克斯坦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625.6亿美元,人均GDP为13194美元。通货膨胀率为9.8%,失业率为4.7%。货币为坚戈,2023年坚戈兑美元平均汇率为456.31: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占GDP比重3.9%、32.3%、56.4%。重点特色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农业和服务业。
2.对外贸易
哈萨克斯坦已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根据哈萨克斯坦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哈萨克斯坦对外货物贸易总额139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787亿美元,进口额611亿美元。主要出口产品为能矿产品、金属制品、农产品和食品,主要进口产品为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纺织产品、农产品和食品、金属及其制品。2023年,哈萨克斯坦前五大贸易伙伴国分别为中国、俄罗斯、意大利、韩国和土耳其。
二、发展合作基础信息
(一)对外政策和受援情况
哈萨克斯坦恪守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国际法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平等参与全球治理、照顾彼此利益为基础发展国际关系。哈萨克斯坦主要的资助来源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美国、欧盟等。
(二)国家发展规划
2019年9月,托卡耶夫总统批准《落实总统国情咨文全国行动计划》,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包括发展公民社会、加强严重犯罪刑事立法、引入行政司法、支持中小企业、回收未开发农业用地、降低商品服务价格、发展竞争、修订社会政策、提高教育质量、允许提前使用养老金等。2024年7月,托卡耶夫总统签署《2029年前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此外,哈萨克斯坦还出台一系列各产业发展计划,包括《2029年前国家基础设施计划》《2024—2028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机械制造业综合发展规划》《数字哈萨克斯坦国家规划》《2021—2030年实施绿色经济转型行动规划》等。
(三)多边及区域发展合作机制
2015年7月,哈萨克斯坦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国。哈萨克斯坦先后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等多边组织机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亚开发银行成员国,并积极谋求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四)财政和债务
根据哈萨克斯坦官方统计,2023年度哈萨克斯坦财政收入545.69亿美元,财政支出587.33亿美元。据哈萨克斯坦中央银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1月1日,国家债务及主权担保债务总额达597.63亿美元,其中,政府债务总额548.11亿美元,央行债务26.4亿美元,主权担保债务32.16亿美元。
(五)交通基础设施
公路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根据哈萨克斯坦交通部2023年数据,公路总里程为94901.9公里。铁路运输承担哈萨克斯坦全国一半货物运输和大部分出口和过境运输。根据哈萨克斯坦统计局数据,2023年底,铁路总里程为16005.6公里。哈萨克斯坦同中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等邻国共有铁路口岸31个。哈萨克斯坦现有机场21个,其中12个提供国际空运服务,最主要的机场是阿拉木图机场和阿斯塔纳市的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机场。哈萨克斯坦水运不发达,海上运输主要依靠里海3个港口:阿克套国际商港、库雷克港和包季诺港。阿克套港是哈萨克斯坦唯一的国际海港。
(六)能源电力
哈萨克斯坦石油储量丰富,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1位,石油可采储量44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3.8万亿立方米。
哈萨克斯坦共有各种所有制电站222座。截至2024年1月1日,电站总装机容量2464.19万千瓦,可用功率2042.84万千瓦。2023年,全国发电量1129亿千瓦时,全国用电量1151亿千瓦时。电力系统的主要挑战是现有电力设施严重老化,2023年哈萨克斯坦政府出台计划,拟每年投资4000亿坚戈改造和升级电力设施。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计划在2030年前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至15%。截至2024年初,哈萨克斯坦全国共有146个可再生能源电站,主要有风电站、太阳能发电站、水电站等,总装机容量为2883.54兆瓦。
(七)科教医疗
根据2021年的统计数据,哈萨克斯坦共有科研机构386家,包括101家国家科学和技术研究所,105所大学研究机构等。教育基础较好,全国基本无文盲,成年人识字率99.7%。截至2021年底,哈萨克斯坦共有各类高校128所,其中,国立大学40所、私立大学86所、国外办学机构2所。
哈萨克斯坦的医疗卫生体制比较薄弱,公立医院的基础设施较落后,医疗设备陈旧老化,医生水平较低,行业管理有待规范。截至2021年底,哈萨克斯坦共有773家医疗机构,综合医务人员76443人,中等医务人员185757人。
(八)土地制度
根据《哈萨克斯坦土地法典》,土地分为国有和私有两部分,其使用权有三种方式:长期使用、临时使用(租赁)和私有。其中,国家单位可长期使用国有土地;外国自然人和法人禁止租用农用土地(临时使用),但可由当地政府划拨工业用地,用于投资经营。
(九)税收规定
哈萨克斯坦税收法规以宪法为依据,由《哈萨克斯坦税法典》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组成。哈萨克斯坦主要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社会税、土地税、运输工具税、财产税、法人不动产税和其他税费。
(十)要素成本
各地水、电、暖等供给价格不同,以阿斯塔纳市政企业官网2023年8月发布的数据为例,工业用电价格为28.68坚戈/度,工业用水价格为271.56坚戈/吨,天然气工业用为50.64坚戈/立方米,95#汽油价格为255坚戈/升,柴油为295坚戈/升。劳动力人口约964.1万人,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人才匮乏。2023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约合798美元。哈萨克斯坦对引进一般外籍劳务人员有严格的限制,原则上只有在本国劳动力市场上没有适合某些工种技能的情况下,才允许雇用外籍劳务。
(十一)环保要求
哈萨克斯坦生态、地质和自然资源部负责环境保护、制定自然资源利用、水资源管理的国家政策。保护环境的有关法律主要包括《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森林法》《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水法》《生态法典》等。外资企业开展投资和承包工程如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等固体废物,涉及对土壤、植被、动物等可能带来影响的,均要进行环保评估。
(十二)社会治安
哈萨克斯坦社会治安总体稳定向好,反恐形势平稳,本国公民可以合法持有猎枪、气枪和电击枪。
(十三)主要媒体
哈萨克斯坦主要媒体包括:哈萨克斯坦通讯社、“今日哈萨克斯坦”通讯社、“国际文传电讯—哈萨克斯坦”通讯社、“哈巴尔”电视台、“叶尔阿尔纳”无线电视频道、“里海网络”卫星频道、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第一频道—欧亚”电视频道、哈萨克斯坦电台、“哈巴尔热点调频”电台、“俄罗斯—亚洲”电台、《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主权哈萨克斯坦报》《先行者报》《实业周报》等。
三、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关系
(一)总体情况
1992年1月3日,中哈建交。2002年12月,中哈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5年7月,中哈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1年,中哈宣布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哈萨克斯坦成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2019年9月,中哈宣布发展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2年9月,中哈宣布朝着打造世代友好、高度互信、休戚与共的中哈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和目标努力。2024年7月,中哈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将进一步发展两国全方位高效合作,打造中哈关系新的“黄金三十年”。
(二)高层互访
中哈高层交往密切,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2015年5月、2017年6月、2022年9月、2024年7月5次访问哈萨克斯坦;托卡耶夫总统于2019年9月对华进行国事访问,于2022年2月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于2023年5月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于2023年10月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24年3月来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
(三)经贸关系
我国稳居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哈建交以来,双方签订了一系列经贸协定。2019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生效,协定内容涵盖海关合作和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部门合作以及政府采购等13个章节,是我国与欧亚经济联盟首次达成的经贸方面重要制度性安排。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中哈双边贸易额410.43亿美元,其中,我国出口额246.96亿美元、进口额163.47亿美元。
四、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开展发展合作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我国在哈萨克斯坦援助实施了鲁班工坊设备设施、抗疫物资等小而美、惠民生项目。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为哈萨克斯坦在电子商务、现代化农业、金融、法治建设、信息统计等领域培训相关人才。
(二)重点领域
我国对哈萨克斯坦援助主要涵盖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等领域,契合哈萨克斯坦发展需求,为哈萨克斯坦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近年典型援助项目
抗疫援助项目
我国是向哈萨克斯坦提供新冠疫情抗疫援助最多、援助物资种类最齐全的国家。2020年4月,我国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分享中方抗疫经验,协助哈萨克斯坦制定第六版新冠肺炎诊断指南,为哈萨克斯坦万余名人员提供35场(次)咨询和培训。哈萨克斯坦卫生部向全体医疗队成员颁发荣誉证书和勋章。2020年7月,我国向哈萨克斯坦提供核酸试剂、护目镜、医用手套、非接触式温度计、防护服、口罩等抗疫人道主义物资,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感谢。2021年6月,我国向哈萨克斯坦提供50万剂国产新冠疫苗,哈方表示对稳定国内疫情形势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赴哈萨克斯坦抗疫医疗专家组准备出发
我国政府援助哈萨克斯坦人道主义物资运抵阿拉木图国际机场
(上述信息摘编自外交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驻哈萨克斯坦使馆、新华网、央视网等官方网站或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