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苏丹国别发展合作情况

2025-05-21 11:04:13 来源: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一、国别概况

  (一)基本信息

  1.国名

  南苏丹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outh Sudan)。

  2.地理位置和面积

  南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系内陆国。东邻埃塞俄比亚,南接肯尼亚、乌干达和刚果民主共和国,西邻中非共和国,北接苏丹。国土面积约62万平方公里。

  3.气候条件

  南苏丹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每年5月至10月为雨季,气温20~40℃,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气温30~50℃。

  (二)人口和行政区划

  1.人口、语言和宗教

  南苏丹人口约1500万(2023年)。系多部族国家,有丁卡、努维尔、希鲁克、巴里等64个部族。居民大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约1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约17%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阿拉伯语。

  2.行政区划

  2020年2月,南苏丹政府公布新的行政州划设方案,共设立10个行政州和3个行政区。首都朱巴(Juba),人口约50万。

  (三)政治概况

  南苏丹实行总统制。2011年7月9日南苏丹宣布独立,原南方自治政府主席基尔就任首任总统。2013年12月,总统基尔与前副总统马夏尔为首的反对派之间爆发武装冲突。2018年8月,南苏丹冲突各派在苏丹首都喀土穆达成共识,基尔继续担任总统。2024年9月,南苏丹政府宣布将政治过渡期延长至2027年2月,总统选举推迟至2026年12月。南苏丹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体制,中央、州两级政权享有立法权。实行两院制,包括国民议会(下院)和州委员会(上院)。现政府2020年2月成立,由总统直接主持,不设总理职务。司法机构由最高法院、上诉法院、高等法院和其他法院等共同构成。南苏丹执政党为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其他主要政治派别包括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反对派(SPLM-IO)、南苏丹反对派联盟(SSOA)、其他政党(OPP)等。

  (四)经济概况

  1.宏观经济

  南苏丹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对石油资源依赖程度高。道路、水电、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不足。几乎没有规模化工业生产,工业产品及日用品完全依赖进口。可耕地面积约为2500万公顷,农业种植以热带和亚热带作物为主。2023年,南苏丹国内生产总值为7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7.6%,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486美元,通货膨胀率为19.7%。2021年以来,南苏丹镑持续快速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23年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换930.33南苏丹镑。

  2.对外贸易

  据南苏丹贸工部数据,南苏丹商品出口从2013年的25亿美元持续下降到2020年的7.93亿美元。中国是南苏丹最大石油输出目的地。

  二、发展合作基础信息

  (一)对外政策和受援情况

  南苏丹坚持睦邻友好,尊重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不干涉内政,积极促进非洲国家团结和地区一体化合作,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

  南苏丹以接受人道主义援助为主。据世界银行统计,2022年,南苏丹收到的官方发展援助(ODA)金额为20.77亿美元。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2023年11月报告,2024年,南苏丹境内共有900万人需要救援,其中只有600万人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援助。

  (二)国家发展规划

  2018年11月,南苏丹政府发布《南苏丹国家发展战略(2018—2021)》,该战略旨在巩固南苏丹和平进程并稳定经济发展。目前尚未公布新的国家发展战略。

  (三)多边及区域发展合作机制

  南苏丹建国后,相继被纳为非盟、伊加特、七十七国集团等组织成员。2023年11月,总统基尔担任东非共同体首脑会议主席。

  (四)财政和债务

  南苏丹2023/24财年政府预期总收入21.13亿美元。其中,石油净收入占85.4%、其余为非石油收入;财政支出19.97亿美元。截至2022年6月,南苏丹未偿外债存量为25.75亿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南苏丹主权债务评级,南苏丹被列为非洲6个最危险债务等级国别之一。

  (五)交通基础设施

  全国的物资和人员流动主要依靠公路运输,主要城市间有道路连接,国家公路网处于雏形(规划干线约7000公里)。目前暂无运营中铁路。朱巴机场是唯一的国际机场,此外各州府城市及法罗杰等油区主要城镇建有20多个小型或简易机场。南苏丹只有为数不多的简易码头及少数几家正规运营的船队,运输能力低。

  (六)能源电力

  南苏丹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水力资源,水电发展潜力巨大。电力供应紧张,没有国家电网,无法满足工业和商业用户的用电需求。全国仅有6%的人口能够用上电。

  (七)科教医疗

  南苏丹教育水平落后,教学设施匮乏。文盲率超过70%,6岁以上儿童入学率不足40%。高等学府有朱巴大学、上尼罗河大学、伦拜克大学、托里特大学、北加扎勒河大学等。南苏丹整体医疗水平较低,没有符合现代标准的大型医院。朱巴医疗条件相对较好,拥有数所公立医院和较多本地和其他国家开办的私立医院或者诊所。

  (八)土地制度

  南苏丹土地分为公共土地(全民所有,由政府托管)、社区土地(社区集体所有)和私有土地(包括个人永久产权和租期不超过99年的租赁产权)三类。外资企业和外国人不能获得土地的永久产权,但可以在指定时间期限内获得土地租赁权,用于居住、投资或其他符合当地人民利益且不违反本国法律的用途。

  (九)税收规定

  南苏丹税收法律法规为《税务法》(2009)。主要税种包括关税、所得税、营业利润税等。受财政拮据影响,政府强征税收及重复征税现象较多。

  (十)要素成本

  南苏丹大多数商业和居民用水通过水车或者井水解决,首都朱巴自来水供应难以保障。市场上液化气价格700镑/50kg。首都朱巴及周边市场价格每升汽油约1.3美元。享受财政补贴的国家石油公司价格较低,但时常出现油荒或连夜排队加油现象。劳动力方面,15岁以上成年人识字率为34%,全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缺少技术人员及熟练工人,工程承包行业内聘用当地技术工人难度极大。

  (十一)环保要求

  南苏丹国家环境部和各州环境部为环保管理部门。项目环境评估由投资人或项目实施主体自行选定报告编制机构,编制完成后,报环境部审核。

  (十二)社会治安

  南苏丹官方不公布刑事犯罪率或刑事案件总数等数据。近年来政府大力收缴枪支,但仍有大量武器流落民间。政府设有警察、军警等执法部门,但警力有限,执法能力有待加强。

  (十三)主要媒体

  南苏丹国家广播公司(SSBC)和南苏丹公民电视台(CTV)是主要的电视媒体。广播媒体有BBC英语台、城市电台等。英文报纸主要有《黎明报》等;阿拉伯文报纸主要有《国家报》等。互联网设施落后,无光纤网络,需要通过卫星上网,带宽小、网速慢、价格高。

  三、中国与南苏丹关系

  (一)总体情况

  中国是最先同南苏丹建交的国家之一。南苏丹2011年7月9日建国当天,两国就建立了外交关系。2024年9月,两国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二)高层互访

  近年来,中南两国领导人通过会晤、互致贺电等方式保持密切交往。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基尔总统。2021年6月,基尔总统就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向习近平总书记致贺电。7月,习近平主席同基尔总统就中南建交10周年互致贺电。2022年10月,基尔总统就习近平主席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向习近平主席致贺函。2023年3月,基尔总统致函祝贺习近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2024年9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基尔总统。

  (三)经贸关系

  自南苏丹建国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顺利。2011年11月,双方签订两国贸易、经济和技术协定,并成立双边经贸联委会。近年来,中南双边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南苏丹一直处于顺差。2023年,中南双边贸易额为5.15亿美元,同比增长31.4%。中国对南苏丹的出口商品主要有机械设备、电子产品、食品等;从南苏丹进口的商品主要有原油等。中南产业合作主要集中在石油、工程承包、酒店业、餐饮业、医院、建筑材料、航运、超市、物流等领域。

  四、中国在南苏丹开展发展合作情况

  (一)总体情况

  自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在南苏丹援助实施了朱尔河大桥、广电设施等大型标志性项目;实施了医院、学校、打井、医疗设备、抗疫和民生物资等小而美、惠民生项目,共派出12批医疗队;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为南苏丹在教育、交通、金融、行政管理等领域培训相关人才。

  (二)重点领域

  中国对南苏丹援助涵盖人道主义援助、基础设施、人文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为南苏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近年典型援助项目

  1.朱尔河大桥项目

  2024年5月,援南苏丹朱尔河大桥项目正式移交。大桥总长约1.48公里,起点与瓦乌城区已有道路连接,终点与原桥东侧道路连接。该项目有效改善瓦乌地区交通状况,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南苏丹路桥部长米约克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深表感谢,并表示朱尔河大桥是瓦乌市乃至南苏丹的新地标,是两国互信合作的新成果。

建成后的朱尔河大桥

  2.广电设施项目

  2023年8月,援南苏丹广电设施项目正式移交。该项目内容包括新建国家广播电视台(SSBC)新大楼及120米高广电信号塔等,助力提高南苏丹广播公司的制作生产能力,扩大广播电视覆盖范围,加强不同地区和族群间的相互沟通,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南苏丹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南苏丹通讯技术与邮政服务部部长马奎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深表感谢,并表示SSBC新大楼是两国政府友好合作、两国人民真诚相待的又一例证。

建成后的国家广播电视台(SSBC)新大楼

  3.紧急粮食援助项目

  2023年5月,我向南苏丹实施了一批紧急粮食援助。受连年洪涝灾害和苏丹武装冲突交织影响,南苏丹处境艰难,我及时援助2396吨人道主义紧急粮食。南苏丹全国救灾与重建委员会主席罗摩勒表示,中国是南苏丹真正的朋友、伙伴和兄弟。在这危难之时,中国政府及时慷慨援助,是南中关系发展的重要象征,进一步深化了南中两国的深情厚谊。

向回返者和难民分发大米

  4.教育技术援助二期项目

  2024年9月,中方完成援南苏丹教育技术援助二期项目。该项目内容为合作开发、编印小学教材,提供教学教具,开展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培训,建立教材测评机制,设立中国语言学习中心并派遣中文教师等。南苏丹基础教育与指导部部长阿奎尔感谢中国政府对南苏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并表示南苏丹借鉴中国先进的教育经验和理念,有助于提升国家教育的整体质量。

教学物资移交仪式

  5.难民营防疫物资项目

  2022年6月,在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下,我同联合国难民署合作,向南苏丹援助一批难民营防疫物资,包括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手套、胶靴等,用于支援南苏丹17个初级卫生保健中心和两家医院共900余名一线医疗和支持人员。联合国难民署驻南苏丹副代表朱丽叶盛赞中国政府对难民保护事业提供的强有力支持。南苏丹难民事务委员会副主席达比感谢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南难民事务的无私帮助和支持。

难民营防疫物资项目交接仪式

 

  (上述信息摘编自外交部、商务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驻南苏丹使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华网等官方网站或公众号。)

[责任编辑:刘品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