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概况
(一)历史
世界粮食计划署(World Food Programme,以下简称WFP)成立于1961年,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道主义组织。
1961年,WFP计划由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1965年,WFP由实验性计划转为联合国常设机构后,先后在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地开展紧急援助与重建工作。在1989年的苏丹生命线行动中,WFP联手其他联合国机构和慈善团体向南苏丹空投约150万吨粮食,创下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粮食空投纪录。
(二)宗旨
WFP旨在以粮食为主要手段帮助受援国改善粮食自给制度,消灭饥饿和贫困。进入21世纪后,WFP通过强化全球合作,坚持通过多边协作平衡紧急救援与长效发展,在气候变化和战乱交织的挑战中,持续探索从根源消除饥饿的可持续路径。
(三)组织架构
1.负责人
执行干事辛迪·麦凯恩(Cindy Mccain,美国籍),2023年4月就任,任期至2028年4月。
2.总部机构
WFP总部位于意大利罗马,由执行局、秘书处构成。
(1)执行局。决策治理机构,每年召开两次例会和一次年会。负责讨论审批WFP政策制定和修改、财务预算及审计、项目等重要事项。
(2)秘书处。日常办事机构,由其负责WFP的行政管理和WFP计划、项目及其它活动的实施,并对执行局负责。
3.驻华代表机构
WFP于1980年在北京设立驻华代表处,现任驻华代表是赵兵(中国籍)。
(四)重点工作领域
1.抗击饥荒与紧急救援
WFP抗击饥荒行动主要包括:提供紧急粮食援助;采用尖端技术预警饥荒风险并确定最合适的响应措施;调动供应链能力,在必要时空运或空投食物。此外,WFP还努力通过加强教育、营养、恢复力和社会保障体系(如学校供餐计划)来防止饥荒。
2.人道主义支持与服务
WFP将其在供应链、工程和应急通信方面的丰富专业知识和能力用于为其他人道主义行动者提供服务。此外,WFP还主导着物流网络和应急通信网络(ETC),共同领导粮食安全网络。
3.创新
WFP通过技术创新、方案设计和执行的创新取得系列成果,如通过手机短信收集偏远地区数据、通过现金转移援助颠沛流离的难民、采用虹膜扫描技术确定有资格获取援助人群、推广密封存储设备、试点水耕农业种植技术以改善难民生计等。
4.南南合作
WFP通过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 由某个捐助国或多边组织协助,进行同发展中国家的知识、经验、技能、资源和专有技术等方面交流和合作。三方合作主要采取资金、培训、管理和技术系统等援助形式。
5.可持续生计与生态系统
WFP通过土壤保护、灌溉系统恢复、植树造林等措施,助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经济状态脆弱、粮食无保障的社群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国家能力建设
WFP根据不同国家情况,提供专项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以增强各国政府自主发展能力。
7.学校营养餐
该举措目前已覆盖71个国家1830万名儿童。WFP还在65个国家为当地政府的学校营养餐项目提供技术援助,惠及约3900万儿童。
8.小农市场支持
该举措旨在加强和维持小农的业务能力,辅助政府制定有利于小农的政策。目前已惠及60多个国家约200万小农。
9.性别平等
WFP致力于让妇女拥有和男性相同的能力,助力妇女主导并塑造自己的生活,为改善家庭、社区和社会生活作出贡献。
10.恢复力建设
WFP通过帮助受援国建立早期预警和防备系统、气象风险保险等金融和风险转移工具、脆弱性分析和制图等手段,提高粮食与营养安全保障能力。
11.气候行动
WFP通过提供分析服务,揭示粮食安全与气候风险关联,以及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和营养的近期影响和远期影响,支援脆弱国家和群体。
12.社会保障和安全网络
WFP通过实施改善儿童健康、营养和学习状况的学校营养餐计划,以及以资代赈计划,落实与支持安全网。
(五)伙伴关系
1.各国政府
各国政府是WFP的主要合作伙伴。WFP各分支机构在规划流程每个阶段都需与驻在国和地方当局进行磋商。
2.非政府组织
WFP与全球1000多家非政府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四分之三的粮食和现金转移援助由WFP与非政府组织共同交付。
3.企业
WFP在全球建立了突破性和创新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将技术援助、知识转让与经济援助相结合,不仅解决了全球问题,同时还创造了可观的商业成果。
4.联合国机构和国际机构
WFP通过联合国发展援助框架与其他联合国机构相互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合作机构包括国际劳工组织(ILO)、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难民署(UNHCR)、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 (IFAD)、欧盟民事保护与人道主义救援行动(ECHO)、美洲国家组织以及国际红十字委员会(ICRC)和世界银行等。
5.集群和多边利益攸关方伙伴关系
WFP通过促进多边利益攸关方伙伴关系,例如加强营养(SUN)计划、“REACH”倡议和全球改善营养联盟(GAIN),利用不同机构的经验和专业技能来推进零饥饿目标。
6.学术界和智库
WFP与应急准备、营养学、粮食保障、安全网、粮食安全、供应链管理和物流,以及公共卫生和农业发展等多个行业的智库和学术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六)资金来源
WFP自身无法获得联合国分摊会费的资金。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各国政府是其主要资金来源,超过60个国家政府为WFP人道主义和开发项目提供支持。
二、双边交往情况
(一)高层交往
2020年2月6日,WFP、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及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负责人联名致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信函中,WFP执行干事戴维·比斯利等机构负责人赞扬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中国为应对新冠疫情所做的努力。
(二)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与WFP交往情况
2023年2月,赵峰涛副署长会见WFP副执行干事拉米罗·洛佩斯·达席尔瓦。2024年12月,罗照辉署长会见WFP驻华代表赵兵,双方就深化人道主义援助合作、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等议题深入交流。2025年2月,罗照辉署长会见WFP驻华代表赵兵、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赵兵代表感谢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对WFP在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和开展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WFP将继续致力于与中方深化务实合作、加强人员交流学习、传播中国发展经验,助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
三、中国与WFP开展合作情况
(一)总体情况
中国与WFP的合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双方共同致力于“减少贫困、消除饥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05年起,中国不再是WFP的紧急援助对象,由受援国转变为WFP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在粮食安全、农业技术推广和紧急救援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并聚焦应对气候变化、数字化转型和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不断扩展合作领域。中国与WFP的合作,一方面有效推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有效支持了非洲、亚洲等地区的粮食生产体系建设,为全球粮农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在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项下,中国同WFP合作,向津巴布韦、索马里、南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多个国家实施了数十个粮食援助项目,有效缓解当地粮食和营养短缺。
(二)典型项目
1.向东帝汶营养不良妇女捐赠营养食物项目
2022年5月,中国政府通过WFP向东帝汶营养不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捐赠营养食物项目在帝力市梅蒂纳罗村启动。WFP分批次向东发放550吨营养食物,惠及全国14万人次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东帝汶卫生部长贝洛感谢中方长期在医疗卫生和粮食安全领域对东提供的支持与援助,特别是本次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提供的营养食物援助如及时雨,有效缓解东帝汶面临的食品短缺和营养不良问题。
向东帝汶妇女捐赠营养食物
2.向老挝提供学校营养餐项目
2022年11月,在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下,WFP采购930吨大米和120吨鱼罐头,向老挝1400个小学的13万名学生提供学校营养餐。老挝教育与体育部部长普·希玛拉翁博士表示,中国政府的粮食援助对于解决学龄儿童午餐问题,改善他们的营养水平尤为重要,这也体现了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长期以来的友谊。
向老挝提供学校营养餐
3.向乌干达提供学校营养餐项目
2024年4月,在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下,WFP向乌干达东北部卡拉莫贾地区的16.5万多名儿童提供学校营养餐。该项目在当地采购玉米、大豆和植物油,让校园儿童和小农都能受益,既提升了当地粮食安全水平,也促进了经济发展。WFP驻乌干达代表阿卜迪拉赫曼·梅加格感谢中国政府的慷慨援助,并表示WFP通过开展学校营养餐计划应对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等挑战,为乌干达创造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向乌干达当地儿童提供学校营养餐
4.向马达加斯加南部地区提供粮食援助项目
2024年11月,中国同WFP在马达加斯加南部地区实施粮食援助项目,共向受热带风暴影响的马南部安德雷法纳和梅纳贝大区提供近1600吨粮食,惠及当地近5万民众。WFP国别主任姆巴耶表示,中国政府在马达加斯加粮食青黄不接之际及时伸出援手,慷慨捐助,是全球团结应对粮食危机的重要体现。
向马达加斯加南部地区提供粮食援助
(上述信息摘编自外交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世界粮食计划署、新华网等官方网站或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