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概况
(一)历史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UNIDO,以下简称工发组织)是联合国负责多边技术援助的专门机构,于1966年成立,1985年6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截至目前,工发组织拥有173个成员国。
2013年,工发组织大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利马宣言》,赋予了工发组织新的使命,即促进和加快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的包容与可持续工业发展(ISID)。工发组织的使命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九条(SDG 9)中得到充分确认,这项目标呼吁“建造具备复原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包容与可持续工业化,推动创新”。
(二)宗旨
促进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的包容与可持续工业发展。
(三)组织架构
1.负责人
总干事格尔德·穆勒(Gerd Müller),德国籍,2021年12月上任,任期4年。
2.总部机构
工发组织总部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由大会、理事会、秘书处组成。(1)大会: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参加,每两年举行一届大会。(2)理事会:由大会选出的53个成员国组成,任期4年,每年改选一半,可连任,每年举行一次例会。(3)秘书处:大会和理事会的执行机构。负责人是总干事,由大会根据理事会的推荐任命,任期4年,可连任。
3.驻华代表机构
1998年9月,工发组织成立独立的驻华代表处。2006年底升级为工发组织驻中国、蒙古、朝鲜和韩国的区域代表处。现任代表康博思(Mr. Stephen Bainous Kargbo,塞拉利昂籍),2021年上任。
(四)重点工作领域
工发组织的三大行动包括:支持可持续供应链,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获得公平交易,并保护稀缺资源;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来减少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气候变化;通过减少收获后损失和发展农业价值链来解决饥饿问题。三大行动涉及技术和知识转移、数字化、投资促进、培训和技能、循环经济以及妇女经济赋权等重点工作领域。
1.技术和知识转移
工发组织重视从工业化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和知识转移,主要内容包括:设备购买、获取、使用与维护,通过模仿或逆向工程实现本地化生产,提升设计和制造原创产品能力。
2.数字化转型
工发组织致力于实现包容和可持续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合作项目和服务覆盖四大关键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治理、数字技能和数字合作。
3.招商引资
工发组织关注资本、知识与技术资源的识别和调动。凭借其全球覆盖和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帮助企业家、企业、投资机构和国家在投资过程的各个步骤中发挥独特作用。
4.性别平等与妇女经济赋权
工发组织致力于增加妇女获取生产资源的机会,创造有利于妇女创业和就业的条件,提供职业培训,以提升妇女应对工业发展的知识储备和能力。
5.培训和技能
工发组织重视全球青年就业挑战,与公共、私人和发展伙伴合作,发展和扩大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TVET)体系,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技能差距。
6.循环经济
工发组织的项目涉及循环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可持续供应链方面,工发组织致力于改善可持续供应链运营并构建循环经济;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工发组织推动在钢铁、塑料、铝、水泥和食品领域采用循环经济框架。
7.南南与三方工业合作(SSTIC)
工发组织的南南与三方工业合作举措涵盖广泛的主题领域,包括农业工业、循环经济、绿色工业和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
(五)伙伴关系
为了扩大技术合作的影响力以及推动与工业发展有关的重大议题,工发组织与多种发展伙伴携手合作。
1.成员国
工发组织有173个成员国,并在其约120个成员国实施项目和计划。2023年,工发组织实施636个项目,总价值为13.5亿美元。
2.联合国机构和国际机构
工发组织与联合国系统内组织开展广泛合作,例如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合作开展农业综合企业发展工作,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合作开展绿色经济行动伙伴关系。工发组织与金砖国家、77国集团、二十国集团、欧盟保持着密切联系;与全球环境基金(GEF)、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开展长期合作。
3.非政府组织
工发组织与38家非政府组织建立伙伴关系,以促进、激发和加速工业发展,使非政府组织能够参与该组织决策机构的会议,参与全球辩论并倡导工业发展优先事项。
4.企业
工发组织与81家企业建立商业伙伴关系。
(六)资金来源
工发组织成员国提供分摊会费,为本组织的行政、研究和其他经常性开支提供经常性预算。成员国代表批准预算和工作计划,并指导本组织的原则和政策。
二、双边交往情况
(一)高层交往
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工发组织总干事李勇。2015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北京会见工发组织总干事李勇。2023年10月,工发组织总干事穆勒在北京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
(二)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与工发组织交往情况
2023年10月,罗照辉署长会见工发组织总干事穆勒,双方续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谅解备忘录》。2024年2月,罗照辉署长在北京同工发组织总干事穆勒、埃塞俄比亚工业部长阿勒贝尔“云签署”三方合作联合声明,同穆勒签署双方关于推动全面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联合声明,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见证签署。2024年7月,罗照辉署长在北京与工发组织总干事穆勒、埃塞俄比亚工业部长阿勒贝尔共同为中国—非洲(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示范中心揭牌,并签署相关合作项目文件。2024年5月,赵峰涛副署长会见工发组织副总干事邹刺勇,就加强合作、推动三方合作示范中心建设深入交换意见。2025年1月,赵峰涛副署长会见工发组织副总干事邹刺勇,就推动三方合作示范中心建设等深入交换意见。
三、中国与工发组织开展合作情况
(一)总体情况
中国在1972年工发组织第27届理事会上当选为理事国,并连任至今。1981年工发组织向中国派遣了高级工业发展顾问。1998年,工发组织驻华代表处正式成立。自1979年以来,工发组织在中国共开展了500多个项目。近年来,工发组织积极支持、参与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等倡议,参与中非合作论坛等框架下活动,推进合作项目。
(二)典型项目
1.中国—非洲(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示范中心
2024年7月,中国—非洲(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示范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同年11月,示范中心在埃塞俄比亚联邦技术培训学院挂牌。12月,示范中心首个培训项目——援埃塞俄比亚高中级公务员领导力发展海外研修班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开班式,开启了示范中心能力建设领域新起点。示范中心是落实习近平主席2023年在南非宣布的支持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三大举措,以及2024年宣布的支持“全球南方”合作八项举措的重要成果,也是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首次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与非洲国家及联合国机构共同实施的三方示范项目。工发组织总干事穆勒表示,中心对于分享中国发展经验、推广中方先进技术、吸引多方资源投入具有重要意义。埃塞俄比亚工业部长阿莱贝勒感谢中国长期以来对埃塞以及非洲的大力无私支持,表示示范中心切实提升埃塞俄比亚农业、工业、数字化、能源等领域发展水平。
中心首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2.通过能力建设升级埃塞俄比亚畜牧业价值链项目
2021年7月,在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下,中国同工发组织合作,启动“通过能力建设升级埃塞俄比亚畜牧业价值链”技术合作项目。项目旨在强化埃塞俄比亚畜牧业产业链,提高当地肉类产品在全球市场竞争力,推动当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做出贡献。埃塞俄比亚农业部国务部长雷格萨感谢中国政府和工发组织的援助支持,表示本项目促进埃塞俄比亚畜牧业发展,提升其肉类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潜力,助力埃塞俄比亚国家发展目标实现。
项目启动线上视频会
3.伊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响应援助项目
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下,中国和工发组织合作为伊朗提供两套医疗废物处理设备(高压灭菌器),完成设备运输、安装、调试和运行,以及管理指南的编写和人员培训,以满足伊朗在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的处理需求。设备自2021年9月投入运行后,每天可处理4吨医疗废物,有效缓解伊朗两家医院疫情期间医疗废物激增的压力,降低对废物操作人员的健康威胁及病毒传播的可能性。该项目得到伊朗卫生部和相关医院的高度认可,被视为南南合作与三方合作的典范。
中方专家演示设备操作
伊朗管理人员参加设备培训
(上述信息摘编自外交部、商务部、工发组织、驻埃塞俄比亚使馆、央视新闻等官方网站或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