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国别发展合作情况

2025-05-21 11:06:08 来源: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一、国别概况

  (一)基本信息

  1.国名

  马尔代夫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aldives)。

  2.地理位置和面积

  马尔代夫位于印度洋上,距离印度南部约600公里,距离斯里兰卡西南部约750公里。国土总面积11.53万平方公里(含领海面积),陆地面积298平方公里。

  3.气候条件

  马尔代夫位于赤道附近,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具有炎热潮湿的特点,分为雨季和旱季。马尔代夫阳光充足,平均每天日照8小时以上,平均气温28℃左右,每年3月至4月份气温最高,达32℃。年平均降雨量1500~2000毫米,每当季风来临,一般都伴有大量降水。空气湿度较大,平均湿度在70%以上。季风相对柔和,没有飓风、龙卷风,偶有暴风。首都大马累地区日最高温度31℃,最低温度26℃。

  4.地质条件

  马尔代夫是由珊瑚礁形成的环礁岛屿国家。

  (二)人口和行政区划

  1.人口、语言和宗教

  马尔代夫总人口52.1万,其中马尔代夫籍公民为37.9万,均为马尔代夫族。民族语言和官方语言为迪维希语,上层社会通用英语。伊斯兰教为国教,属逊尼派。

  2.行政区划

  马尔代夫分为21个行政区,包括18个行政环礁及马累、阿杜和福阿穆拉三个市。首都为马累,人口23.4万,面积1.96平方公里。

  (三)政治概况

  马尔代夫为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伊斯兰教总统内阁制国家。2023年9月,马尔代夫举行总统大选,进步大会联盟(由人民国家大会党和进步党组成)候选人穆罕默德·穆伊兹(Mohamed Muizzu)当选为第八任总统。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统帅,有权任命内阁成员,但须经议会批准。总统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每届5年。人民议会为立法机构,所有议员通过选举产生,总统没有任命议员的权力。设有独立的最高法院。立法、行政、司法权分别归属人民议会、总统和法院。内阁由副总统、部长和总检察长组成。主要政党包括人民国家大会党、民主党、进步党、共和党、马尔代夫发展联盟等。

  (四)经济概况

  1.宏观经济

  马尔代夫经济结构单一、资源贫乏、对进口依赖程度高,经济基础较为薄弱。2011年以前,曾被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旅游业、船运业是主要经济支柱,旅游收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多年保持在25%左右。渔业资源丰富。制造业仅有小型船舶修造,及海鱼和水果加工、编织、服装加工等手工业。2023年马尔代夫国内生产总值为68.99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8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8.7%,通货膨胀率2.9%。截至2024年12月30日,官方汇率为1美元平均兑换15.4卢菲亚。

  2.对外贸易

  马尔代夫主要出口商品为海产品,主要进口商品为食品、家具、石油产品、电子产品、交通工具、机械设备、建材、纺织品和生活用品等。主要贸易伙伴有阿联酋、新加坡、中国、印度、斯里兰卡、泰国和马来西亚等。2023年,出口额为4.34亿美元,进口额为32.96亿美元,贸易逆差为28.62亿美元。

  二、发展合作基础信息

  (一)对外政策和受援情况

  马尔代夫属英联邦国家。奉行和平、独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同所有尊重马尔代夫独立和主权的国家友好,重视发展与中国、印度、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关系。

  马尔代夫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强,大力争取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援助。主要援助国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印度及中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每年提供数千万美元资金援助。据世界银行统计,2022年,马尔代夫收到的官方发展援助(ODA)金额为1.19亿美元。除人道主义援助外,援助主要领域还包括教育、卫生、交通、渔业和港口开发等。

  (二)国家发展规划

  马尔代夫现任政府已于2024年启动《马尔代夫二十年国家发展规划》编制。总统穆罕默德·穆伊祖表示,发展规划关注现代技术、数字经济,解决人民面临的核心挑战。

  (三)多边及区域发展合作机制

  马尔代夫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活动,2011年成功举办第17届南盟峰会。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外长沙希德当选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

  马尔代夫是“小岛屿国家联盟”(AOSIS)主要代表国,2015年至2018年担任联盟轮值主席国。强调气候变化事关小岛屿国家的生存权,高度关注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威胁。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京都议定书》《保护海洋生物议定书》《巴黎协定》等多边协议。

  马尔代夫参与签署一系列贸易协定,包括南亚服务贸易协定、伊斯兰国家组织间贸易优惠制度框架协定、南亚优惠贸易协定、南亚自由贸易协定等。

  (四)财政和债务

  2023年,马尔代夫财政收入21.69亿美元,财政支出30.52亿美元,赤字率12.75%;整体债务80.67亿美元,占GDP117%;外汇储备为5.9亿美元。马尔代夫举借外债的规模和条件不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限制。

  (五)交通基础设施

  马尔代夫是群岛国家,陆地面积有限,大部分岛屿道路为珊瑚砂路面。全国无铁路。公路主要集中于首都马累及周边地区。主要交通工具为船舶,汽车、摩托车为主要陆上交通工具。海运业主要经营香港到波斯湾和红海地区及国内诸岛间的运输业务。民航业近年来取得较大发展,全国共有4个国际机场和6个国内机场,中国、斯里兰卡、印度、新加坡、阿联酋、南非及一些欧洲国家有定期航班往返马累。

  (六)能源电力

  马尔代夫能源资源缺乏,主要依靠柴油发电。目前全国超过90%以上的发电量来自于柴油发电。关注绿色转型,并制定了2030年减排计划,近年来已开始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兴建光伏、风电项目等。

  (七)科教医疗

  马尔代夫实行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免费教育。成人识字率为98.94%。截至目前共有2所公立大学(马尔代夫国立大学和马尔代夫伊斯兰大学)和12所私立学院。

  全国有23家医院,最大的医院在马累。医疗卫生事业近年来取得较大进步,但医疗资源仍较为缺乏,医疗水平较为落后。

  (八)土地制度

  马尔代夫为穆斯林国家,外国企业和个人无权取得房屋和土地的所有权,但可以租赁。以居住为目的租赁土地最长年限为15年,可以续租;以商业开发为目的租赁土地最长年限为10年,可以续租。

  (九)税收规定

  马尔代夫税收体制相对简单,主要税种包括进口税、旅游税、商品及服务税、旅游商品及服务税、绿色税、企业所得税等。

  (十)要素成本

  马尔代夫水价采取阶梯计价,居民家庭用水最低22卢菲亚/吨,商业用水101.26卢菲亚/吨。电价也采取阶梯计价,首都马累地区电费最低档为每月100度以内部分1.5卢菲亚/度。液化气价格为200卢菲亚/罐(10公斤)。燃油价格为14卢菲亚/升。劳动力人口29万人,外来劳工工资水平较低,一般月薪在500美元左右,当地人在中资企业基本从事管理和轻体力服务工作,月薪800美元左右。

  (十一)环保要求

  马尔代夫对环境保护极为重视,高度关注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威胁,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有项目都需要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获得环评批准。

  (十二)社会治安

  马尔代夫社会秩序相对良好,恶性刑事犯罪不多,不存在反政府武装组织,当地居民不允许持有枪支。近年来,吸毒及贩卖毒品问题突出,针对游客的偷盗案件时有发生。

  (十三)主要媒体

  “马尔代夫之音”广播电台建于1962年,用英文和迪维希语对全国广播。马尔代夫电视台于1978年3月建成启用,设有两个频道,包括TVM和TVM Plus。网络媒体已成为当地民众了解时事新闻的重要渠道,影响较大的有Sun Online,Avas,Vnews,Mihaaru,Raajje News,Maldives Independent等,大部分系迪维希语。

  三、中国与马尔代夫关系

  (一)总体情况

  1972年10月14日两国建交,近年来继续保持友好交往势头。2014年9月,两国建立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2017年12月,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尔代夫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2024年1月,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高层互访

  近年来,两国领导人通过多种方式保持密切交往。2014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马尔代夫进行国事访问。2017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亚明总统举行会谈。2021年7月,习近平主席应约同萨利赫总统通电话。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致电穆伊兹,祝贺他当选马尔代夫总统。2024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穆伊兹总统举行会谈。

  (三)经贸关系

  中马经贸合作关系始于1981年,当前双边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良好。两国建有经贸联委会机制。2017年12月,双方正式签署中马自贸协定。该协定于2025年1月1日生效实施。协定实施以后,两国间96%以上的贸易货物将分阶段实现零关税。

  中国对马尔代夫出口商品主要包括建材、机械设备、交通工具、通信设备、家具、箱包、纺织品等,从马尔代夫进口商品主要为水产品。2023年,双边贸易额7.6亿美元,同比增长75.8%。其中中方出口额7.6亿美元,进口额3.5万美元。

  四、中国在马尔代夫开展发展合作情况

  (一)总体情况

  自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在马尔代夫援助实施了中马友谊大桥、社会住房二期、拉穆环礁连接公路、外交部大楼维修等大型标志性项目;实施了中马眼科中心、微网海水淡化、抗疫物资、救灾物资、民生物资等小而美、惠民生项目;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为马尔代夫在海洋渔业、医疗卫生、公共管理等领域培训相关人才。

  (二)重点领域

  中国对马尔代夫援助涵盖人道主义援助、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契合当地发展需求,为马尔代夫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近年典型项目

  1.中马友谊大桥项目

  中马友谊大桥是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于2018年8月30日通车。大桥全长2000米,是马尔代夫历史上首座跨海大桥。它的开通结束了首都马累与新兴城市、第二大岛胡鲁马累之间只能通过轮渡往来的历史。马尔代夫总统亚明出席大桥开通仪式,感谢习近平主席和中国政府提供的帮助,称赞该项目实现了马尔代夫人民拥有跨海大桥的百年夙愿,是中马友好的里程碑。目前,中方正在实施中马友谊大桥后续维保技术援助项目,巩固双方合作成果。

中马友谊大桥全景

大桥开通首日现场

  2.中马眼科中心项目

  2020年1月,由中国援建的中马眼科中心在胡鲁马累医院揭幕。该项目为当地白内障等眼疾患者提供医治服务,并培训当地医护人员。这是中国在外国援建的第一家现代化、标准化眼科中心,对改善民生、提升当地医疗自主发展能力、深化中马医疗领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马尔代夫卫生部长纳齐姆感谢中方长期以来为马尔代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的支持,感谢中国专家为马尔代夫民众提供高质量诊疗服务,表示希进一步深化两国医疗卫生领域合作,把中马眼科中心打造成马尔代夫最好的眼科中心。

  

中马眼科中心揭幕仪式

中心医生为当地患者开展检查

  3.微网海水淡化项目

  2024年3月,我向马尔代夫无偿援助的5套微网海水淡化设备在卡西度岛交付启用。设备分别被安装在欧芙菲利富士岛、阿里富士岛、卡西度岛、凯拉岛和当度岛,为五个岛居民提供淡水和可再生电力,解决居民饮水困难问题。马尔代夫基础设施部长穆特塔利布感谢中方的慷慨援助,表示该项目有效改善五个岛居民的生活水平,是两国友好合作的又一典范。

  

微网海水淡化设备项目启动仪式

欧芙菲利富士岛设备安装

  4.救护电瓶车项目

  2024年3月,我向马尔代夫卫生部捐赠12台救护电瓶车。项目有助于改善马尔代夫外岛医疗救治条件,助力马方提高医疗水平,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马尔代夫卫生国务部长卡迪加感谢中方慷慨捐赠,表示引进救护电瓶车与穆伊兹总统提升医疗救治效率和推进绿色发展施政目标一致,有效提升当地医疗水平,更好改善外岛民生福祉。

我向马尔代夫卫生部捐赠救护电瓶车交接仪式

  

  (上述信息摘编自外交部、商务部、驻马尔代夫使馆、世界银行、马尔代夫政府机构、新华网等官方网站或公众号。)

[责任编辑: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