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济国别发展合作情况

2025-08-05 10:21:07 来源: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一、国别概况

  (一)基本信息

  1.国名

  斐济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iji),简称斐济。

  2.地理位置和面积

  斐济位于西南太平洋中心,由332个岛屿组成,其中106个岛屿有人居住。国土总面积1.83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129万平方公里。

  3.气候条件

  斐济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2~30摄氏度。每年5月至10月盛行凉爽的东南信风,是一年中相对干燥的季节;11月持续到次年4月为雨季,其间风向多变,气温最高可达35℃左右,湿度较大。从雨量分布看,斐济主岛分为泾渭分明的干燥地区和湿润地区:东南部地区雨量丰沛;西部地区相对干燥。常受飓风袭击。

  4.地质条件

  斐济群岛是美拉尼西亚岛链的一部分。其在大地构造上属于西太平洋边缘的汤加—科马德拜克—瓦努阿图火山岛弧的一部分,是太平洋板块与印澳板块汇聚板块边缘相互作用的产物。区内出露的最古老的岩石时代为始新世,自始新世至今区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史。

  (二)人口和行政区划

  1.人口、语言和宗教

  2023年斐济人口总数为93.64万人,由斐济族和印度族两大民族构成。官方语言为英语、斐济语和印地语,通用英语。信奉基督教(53%)、印度教(38%)、伊斯兰教(8%)、锡克教(0.7%)。

  2.行政区划

  共设14个省、4个大区、2个直辖市。首都苏瓦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位于斐最大岛屿维提岛西北部的巴省是主要的经济中心,主要产业以物流仓储、商业批发零售以及旅游服务业为主。

  (三)政治概况

  2022年12月,人民联盟党、民族联盟党、社会民主自由党组成的政党联盟在议会投票中胜出,兰布卡当选斐政府总理。斐济议会是国家的立法机构和最高权力机构,实行一院制,每4年举行一次议会选举。政府实行总理内阁制,由议会多数党组阁。内阁现有19名成员。设最高法院、上诉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等司法机构。斐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人民联盟、民族联盟党、社会民主自由党、斐济工党等。

  (四)经济概况

  1.宏观经济

  斐济是太平洋岛国中经济实力较强、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渔业、森林资源丰富,有金、银、铜、铝土等矿藏。制糖业、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支柱。斐重视发展民族经济,强调发展私营企业,建立宽松的政策环境,促进投资和出口,逐步把斐经济发展成“高增长、低税收、富有活力”的外向型经济。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55亿美元,人均5990美元,经济增长率8%,通货膨胀率2.4%。汇率:1美元≈2.19斐元。

  2.对外贸易

  2023年对外贸易总额42.06亿美元,其中出口10.77亿美元,进口31.29亿美元。出口目的地为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中国等,主要进口燃料、运输设备、化工产品、食品等,出口蔗糖、鱼类、黄金、木材和矿泉水等。

  二、发展合作基础信息

  (一)对外政策和受援情况

  斐济是太平洋岛国中外交较为活跃的国家,重视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同时保持与太平洋岛国的传统关系。近年来,斐济积极发展同亚洲各国及非洲和美洲国家的关系。外国援助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和地区组织,主要援助领域为农业、气候变化与减灾、教育、医疗卫生、政府能力建设等。2022年斐济接受官方发展援助总额为3.58亿美元。

  (二)国家发展规划

  2024年9月,斐济发布《2025—2029年国家发展计划和2050年愿景》。五年计划设立了“经济复兴”“人民赋能”“政府善治”三大目标,框定了斐济未来五年发展的七大重点领域:建立宏观经济的信心和稳定性;促进良好的国际和地区关系;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多样化;提升社会福祉;发展公共基础设施;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进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改革。

  (三)多边及区域发展合作机制

  斐济是联合国、英联邦、世界贸易组织、太平洋岛国论坛、太平洋共同体、美拉尼西亚先锋集团、非加太集团、77国集团成员,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现为太平洋岛国论坛(PIF)秘书处所在地。

  (四)财政和债务

  2023/2024财年斐济政府财政收入为16.7亿美元,财政支出19.6亿美元,财政赤字为2.9亿美元,约占GDP的5.2%。截至2023年12月,斐济政府债务为44.9亿美元,占GDP的81.2%,其中内债29.2亿美元,外债15.7亿美元。外债主要来自亚洲开发银行(ADB)、国际开发协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中国进出口银行(EBOC)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等。

  (五)交通基础设施

  斐济全国无高速公路,主岛维提岛有已建成的环岛公路,从首都苏瓦到楠迪国际机场的柏油公路长约200公里。铁路为窄轨铁路,总长约为820公里。斐济海运业比较发达,共有苏瓦港、劳托卡港等6个设施较为完备的货物港口。斐济是南太平洋地区航空运输网络的核心,也是周边岛国通往世界各地的门户,主要的公共机场有15座。

  (六)能源电力

  2023年斐济总发电量约为112万兆瓦时,其中水力发电量占48.1%,火力发电量占45.1%,来自独立电力生产商发电量占6.8%,基本可以满足该国工农业生产需求。通电率达到98%。斐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其拥有获得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多山的地形和从高地流向大海的河流,适合发展水力发电。

  (七)科教医疗

  斐济的教育系统包括8年初等教育、5年中等教育和4年高等教育,每年教育经费约占政府总预算支出的15%。斐济实行初中和小学阶段免费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每年教育经费约占政府总预算支出的15%。斐济各大城镇均有公立医院,公民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但设备条件及所能提供的药品有限,看病耗时长、效率低。2023年,斐济医疗卫生预算为4.518亿斐元,占政府总预算支出的9.9%。

  (八)土地制度

  斐济约88.4%的土地归土著斐济族人拥有,称为“土著土地”或“斐族土地”,禁止转卖。国有土地占国土面积的3.7%,禁止转卖。全国其余7.9%的土地是自由持有土地,原则上可以买卖,但少量以居住为目的、政府明令限制买卖的城市或城镇自由地,则不能出售、转让或者出租给暂住斐济的外国公民。

  (九)税收规定

  斐济税收和海关事务局是斐济的税务管理部门,依据《1974年所得税法》和《1991年增值税法案》等法律对企业和个人征收所得税、劳务合同暂行税、土地销售税、增值税、离境税、印花税、间接税和博彩税。斐济税收体系以征收所得税与增值税为核心,实行属地税制。

  (十)要素成本

  斐济水、电供应较为充足,水质较好。商业和工业用水1.06斐元/吨,个人用水0.153斐元/吨(每月使用量50吨以下)、0.439斐元/吨(51~100吨部分)、0.838斐元/吨(100吨以上部分);商业和工业用电0.4099斐元/度(每月使用量14999度以下部分)、0.4295斐元/度(14999度以上部分),个人用电0.3401斐元/度;液化气约3.3斐元/公斤;汽油约2.8斐元/升;柴油约2.5斐元/升。土地价格受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等影响差别各异,城市近郊自由买卖土地价格平均为约25万斐元/英亩,工业厂房的建筑成本平均为3000斐元/平方米。自2025年4月1日起,斐济最低工资标准为5斐元/小时。

  (十一)环保要求

  斐济环境与气候变化部是斐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现行环保法是2005年颁布的《环境管理法》、2007年颁布的《环境管理(废物处理和回收)条例》和《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估程序)条例》。

  (十二)社会治安

  斐济社会稳定,治安总体良好,无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在斐济居民持有枪支属非法行为。近年来无直接针对中资企业或公民的恐怖袭击及绑架案,但盗抢案件增多。

  (十三)主要媒体

  斐济主要媒体包括《斐济时报》、《每日邮报》、《斐济太阳报》等。广播媒体有国有的斐济广播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覆盖斐济全国的广播网。电视媒体有斐济电视有限公司,是斐济的主要电视网络之一。网络媒体有斐济村等。斐济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基调总体积极,但偶有涉及具体企业和项目的负面报道。

  三、中国与斐济关系

  (一)总体情况

  中国和斐济1975年11月5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2018年11月,两国提升为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8年11月,中斐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斐济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

  (二)高层互访

  近年来,中斐两国领导人通过会晤、互致贺电等方式保持密切交往。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斐济进行国事访问。2021年6月,习近平主席同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通电话。2024年8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斐济总理兰布卡。2024年11月,习近平主席致电拉拉巴拉武,祝贺他当选斐济共和国总统。

  (三)经贸关系

  建交以来,双边贸易稳步增长。2023年,中斐贸易额为5.3亿美元,同比下降1.25%。其中中方出口5.06亿美元,同比增长3.4%,进口2031万美元,同比下降53.1%。我主要出口机械设备、水海产品、电器及电子产品、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汽车和船舶等,进口铝土、冻鱼、原木及锯材、饮料。

  四、中国在斐济开展发展合作情况

  (一)总体情况

  自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在斐济援助实施了苏瓦体育馆维修、菌草技术合作中心、太阳能路灯、农业技术援助、疫苗及抗疫物资援助、救灾物资等项目。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为斐济在经贸、农业、公共管理等领域培训相关人才。

  (二)重点领域

  中国对斐济援助涵盖基础设施、能源、医疗卫生、农业等重点领域,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近年典型援助项目

  1.苏瓦多功能体育馆维修项目

  苏瓦多功能体育馆位于斐济首都苏瓦市,最早由中国政府援助建设并于2003年5月移交斐方,为斐济举办各项重大赛事提供了重要保障。2024年1月,中方完成了该体育馆维修项目,主要内容为对室外游泳池和曲棍球场两个场馆进行全面维修,有效恢复苏瓦多功能体育馆使用功能,并促进斐济体育、旅游和社会服务事业发展。斐济兰布卡总理感谢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对斐济的大力支持,表示该项目是两国友好合作的见证,将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

  体育馆移交仪式

  2.菌草技术合作中心项目

  2014年,中斐菌草技术合作项目在斐济启动。2023年3月,中国-太平洋菌草技术示范中心在斐济首都苏瓦正式启用,已成为太平洋地区规模最大的菌草技术示范基地,当地参与合作的菌草种植农户累计超过600户,受益人群累计超过1000余户,种植面积共计7000余亩。中心年产100万袋菌袋及菌种,迄已举办14期培训班,为南太岛国培训技术人员800多名,新增种植农户600多名。斐方感谢中国政府同太平洋岛国分享菌草种植成功经验,支持中国—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示范中心发挥更大作用。

斐济菌草示范中心

种植菌菇农户丰收

  3.紧急人道主义援助项目

  2020—2023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政府紧急向斐济提供了N95口罩、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抗原检测试剂、防护面罩、红外测温枪和帐篷等多批抗疫物资,对斐济提高疫情应对能力、充实一线医护人员个人防护装备发挥积极作用。2021年,中国政府向斐济政府提供100万美元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以帮助斐济在遭受热带气旋袭击后进行灾后重建。时任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表示,中国是斐济真正的朋友,每当斐济遭遇困难,中国朋友总会第一时间施以援手,帮助斐济走出困境。斐方愿继续推动两国关系全面发展,密切各领域务实合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中国政府提供的抗疫物资运抵斐济

 

  (上述信息摘编自外交部、商务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驻斐济使馆、央视新闻、新华社、《地质通报》等官方网站或公众号。)

[责任编辑: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