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别发展合作情况

2025-08-05 10:24:00 来源: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一、国别概况

  (一)基本信息

  1.国名

  蒙古国(Mongolia)。

  2.地理位置和面积

  蒙古位于亚洲中部,地处东北亚,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国土面积为156.41万平方公里。北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毗邻。蒙古同中国陆上相邻4710公里,是与中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邻国。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约1580米。

  3.气候条件

  蒙古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冬季漫长严寒,最低气温可达-50℃,常有暴风雪,是亚欧大陆“寒潮”发源地之一。夏季短暂干热,最高气温可达40°C,早晚温差较大。气候干燥,年均降水量约为250毫米。

  4.地质条件

  蒙古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亚造山带的中心地带,地处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汇聚地带,由一系列主要为古生代的、向南凸的弧形地块拼贴而成。境内主构造线位于中部,构造线北部岩性以前寒武纪基底和早古生代岩石为主,南部岩性主要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岩石。

  (二)人口和行政区划

  1.人口、语言和宗教

  蒙古总人口约356万人(2024年12月)。喀尔喀蒙古族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等少数民族。主要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居民主要信奉藏传佛教。

  2.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首都和21个省。首都乌兰巴托市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中心,人口约150万人(2024年)。

  (三)政治概况

  总统是国家元首,任期6年,由全民直选产生。现任总统乌赫那·呼日勒苏赫于2021年6月25日就任。蒙古实行议会制。国家大呼拉尔是最高权力机关,为一院制议会,行使立法权。政府是国家权力最高执行机关,政府成员由国家大呼拉尔任命。现政府由人民党、民主党、人类党三党联合执政,总理为罗布桑那木斯来·奥云额尔登,下设副总理、政府办公厅主任、国家委员会主席及各部部长等共23名政府成员。截至2024年9月,蒙古共有36个政党,主要政党包括蒙古人民党、民主党、人类党等。

  (四)经济概况

  1.宏观经济

  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1991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主要产业包括矿业、农牧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80.0万亿图格里克,GDP增长率为4.9%,通货膨胀率为9%。货币为图格里克,1美元=3420图格里克(2024年12月)。

  2.对外贸易

  蒙古实行经济开放政策。近年来,蒙古积极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国家的经贸合作。2024年,蒙古外贸总额273.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57.8亿美元,进口额116.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9%和25.5%。主要出口矿产品、纺织品和畜产品等。国内制造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除畜牧产品外,其他各类生活和生产材料均依赖进口。主要贸易伙伴为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

  二、发展合作基础信息

  (一)对外政策和受援情况

  蒙古强调“同俄罗斯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是蒙古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主张同中俄“均衡交往,发展广泛的睦邻合作”。同时重视发展同美日德等西方发达国家、亚太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友好关系与合作。蒙古国家统计局显示,2023年,蒙古共接收国外援助10352.51万美元。

  (二)国家发展规划

  2020年,蒙古国家大呼拉尔审议通过国家长期发展战略《远景—2050》。《远景—2050》提出,蒙古致力于发展低碳、高效、包容的绿色经济。2021年12月,蒙古国家大呼拉尔审议通过国家中期发展计划“新复兴政策”。“新复兴政策”包括口岸复兴、能源复兴、工业复兴、城乡复兴、绿色发展复兴、政府效能复兴。

  (三)多边及区域发展合作机制

  蒙古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多边投资担保组织等多边组织成员国。2004年,蒙古成为上海合作组织首个观察员国。2012年3月,蒙古与北约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同年11月,蒙古加入欧安组织,成为该组织第57个成员国。

  (四)财政和债务

  2024年,蒙古财政收入31.4万亿图格里克,支出30.4万亿图格里克。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蒙古外债达346亿美元。近年来,蒙古外债水平持续走高,财政还款压力逐渐显现。

  (五)交通基础设施

  以铁路和公路为主。铁路总长约2926公里,公路总长11.19万多公里。目前,中蒙两国共有13个公路口岸,公路连结和通关较为便捷。境内有一条连接中、俄的铁路。现有铁路均使用俄罗斯标准的1520mm宽轨铁轨,不能直接同中国境内1435mm标轨铁路对接,需进行车厢换装。国际机场2个,均在乌兰巴托。

  (六)能源电力

  蒙古虽然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国内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较为落后,仍继续沿用很多前苏联时期建造的发电机组设备。目前,蒙古尚未实现国内电力自给自足,国内电力供应可满足80%的需求,其余20%的电力需从中国和俄罗斯进口。

  (七)科教医疗

  蒙古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科技发展相对滞后。蒙古实行(2~5岁)学前教育、12年中小学义务教育制。全国有国立幼儿园1010所、全日制中小学近900所、大学61所。主要高等院校有蒙古国立大学、蒙古科学技术大学、蒙古国立教育大学等。1994年1月起,蒙古实行《医疗保险法》,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基本覆盖全民。2023年,蒙古公民平均预期寿命72岁,其中,女性平均预期寿命77岁,男性平均预期寿命67岁。

  (八)土地制度

  蒙古《土地法》于2002年6月通过,适用于对境内土地、森林、水源、气象、动植物及其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相关关系进行协调。除《土地法》外,蒙古《宪法》《民法》和《投资法》也对本国和外国公民和企业占有和使用土地进行了相关规定。

  (九)税收规定

  蒙古税收法律体系由《税务总法》《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特别税法》《印花税法》《海关法》和《海关通关价格和关税法》等共同构成。主要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和关税等。

  (十)要素成本

  蒙古水、电、气、油整体价格水平不高,工业用水电气价格略高于居民生活用水电气价格,同时也会针对产业和使用时段,征收不同标准的费用。企业用水分类计价,如啤酒厂、饮料加工厂、洗车公司等水费每立方米约0.95美元,羊绒、皮革制品企业用水每立方米约0.72美元;工厂、企业及其他单位电费77.1~276图格里克/千瓦·时;汽柴油价格相对稳定,2024年6月,92号汽油价格约0.68美元/升,柴油价格约1美元/升。普通劳动力供应基本能满足需要,但技术岗位劳动力供应不足。2023年,蒙古服务行业月平均工资约314美元,科技工作者月平均工资约531美元,社保税费8.5%。自2025年4月1日起蒙古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79.2万图格里克(约228美元)。房屋租金价格较高,乌兰巴托写字楼每平方米月租金20-60美元不等。

  (十一)环保要求

  蒙古主管环境保护的政府部门是自然环境和旅游部。蒙古政府和普通民众重视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领域法律法规较多。根据蒙古《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估法》的规定,矿山开发及与其相关的建设项目(如公路、铁路等)均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十二)社会治安

  据经济与和平研究所(IEP)发布的《世界和平指数2024》报告,蒙古在163个国家中排名第45位。蒙古暂未发生针对中国企业或华人的恐怖袭击及人身攻击、绑架等重大犯罪行为。

  (十三)主要媒体

  蒙古主要媒体包括:《日报》《世纪新闻报》《今日报》《真理报》《蒙古新闻报》、蒙古通讯社、国家公共广播电台。此外还有TV9、TV5、TV25、乌兰巴托电视台、“鹰”、C1、TV8、NTV、教育、USB等为较大的私营电视台。

  三、中国与蒙古关系

  (一)总体情况

  中蒙两国于1949年10月16日建交。1994年4月29日,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友好合作关系条约》。2003年6月5日,两国发表《中蒙关于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1年6月16日,两国发表《中蒙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4年8月21日,两国发表《中蒙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2015年11月11日,两国发表《中蒙关于深化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共同声明》。2022年11月28日,两国发表《中蒙关于新时代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蒙古是最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2023年4月,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和蒙古经济发展部签订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合作文件。

  (二)高层互访

  近年来,中蒙两国领导人多次会晤。2020年2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访问的时任蒙古总统巴特图勒嘎。2022年2月,奥云额尔登总理来华出席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2022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撒马尔罕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期间会见呼日勒苏赫总统并与普京总统共同出席中俄蒙三国元首第六次会晤。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会见对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呼日勒苏赫总统。2023年6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并对华进行正式访问的奥云额尔登总理。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呼日勒苏赫总统。

  (三)经贸关系

  1951年中蒙两国建立贸易关系。1989年两国政府成立了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委员会,截至2024年2月已举行十六次会议。1991年两国政府签订了新的贸易协定,以现汇贸易取代了政府间记账贸易。同年,两国政府签署投资保护协定。近年两国互利合作不断扩大,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2024年,中蒙双边贸易额182.6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占蒙古同期外贸总额的66.7%。

  四、中国在蒙古开展发展合作情况

  (一)总体情况

  自建交以来,中国在蒙古援助实施了乌兰巴托体育馆、口岸基础设施等大型标志性项目,以及残疾儿童发展中心、戈壁熊技术援助、博格达汗宫门前区维修、学校、棚户区改造、紧急救灾、抗疫物资、援外医疗队等小而美、惠民生项目。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为蒙古在卫生、灾害管理、商贸等领域培训人才。

  (二)重点领域

  中国对蒙古援助涵盖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人文、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为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近年典型援助项目

  1.乌兰巴托体育馆项目

  2010年12月,该体育馆竣工交接。项目占地面积4公顷,建筑面积15304平方米,内设5045个座位,可供篮球、排球、羽毛球、摔跤、柔道等多种体育项目比赛使用。时任蒙古总理巴特包勒德出席交接仪式,称赞体育馆为蒙古体育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2024年11月13日,中方使用援助资金完成该体育馆维修工作,蒙方对此高度评价。

乌兰巴托体育馆

  2.残疾儿童发展中心项目

  2016年7月14日,两国总理共同宣布启动残疾儿童发展中心项目。2019年1月24日,项目正式竣工移交。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拥有250张床位,弥补了当地残疾儿童康复设施的不足,是蒙古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先进的残疾儿童治疗康复场所,对蒙古社会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扎门乌德和嘎顺苏海图口岸两项目。2019年9月12日,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奠基。2024年3月24日,奥云额尔登总理出席扎门乌德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用仪式,感谢中方克服疫情困难援建国际标准的口岸设施,称赞该项目将客货通关能力提升至原来的5倍,切实支持了蒙古“口岸复兴政策”。

扎门乌德口岸

  4.戈壁熊技术援助项目

  2013年10月,戈壁熊保护合作列入《中蒙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2024年10月,项目正式完成。该项目覆盖蒙古大戈壁保护区A区内戈壁熊野外分布的核心区域,通过培训保护区技术和管理人员,提供专用设备、设施和物资,开展栖息地质量评价和生物多样性监测、栖息地改善和种群数量研究等工作,全方位支持蒙古实施戈壁熊的拯救与保护。蒙方称赞该项目为保护蒙古珍稀动物作出重要贡献。

中蒙双方专家实地勘察戈壁熊踪迹

  5.抗疫物资项目

  2020—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向蒙古政府提供了核酸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多批抗疫物资以及中国产新冠疫苗。时任蒙古副总理、国家紧急状况委员会主席恩赫图布辛出席第一批抗疫物资交接仪式,称赞中国政府提供的抗疫物资为蒙古战胜疫情增添了信心。

中国政府提供的第三批抗疫物资

中国政府提供的新冠疫苗抵达机场

  6.提供森林消防器材,提升森林消防能力项目

  2024年12月,我国使用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合作实施的“提供森林消防器材,提升森林消防能力”项目正式交接。UNDP驻蒙古代表迪莫夫斯卡感谢中国政府大力支持,表示UNDP还将在项目框架下开展对森林消防人员培训,实质提升蒙方消防能力。蒙古林业局局长奥云萨纳表示,蒙方面临森林火灾严峻挑战,中方和UNDP的帮助非常及时,将为保护蒙古森林资源发挥重要作用,对此深表感谢。

项目交接仪式

 

  (上述信息摘编自中国政府、外交部、商务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驻蒙古使馆、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商务部经济合作局、新华社、人民网、环球网等官方网站或公众号。)

[责任编辑: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