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别概况
(一)基本信息
1.国名
苏丹共和国(TheRepublicoftheSudan)。
2.地理位置和面积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西岸。北邻埃及,西接利比亚、乍得、中非,南毗南苏丹,东接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国土面积188万平方公里。
3.气候条件
苏丹国土广袤,气温差异很大。全国可分为2个气候区:南部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干燥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北部则是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燥,多风沙。全国年平均气温21℃,最热季节气温可达50℃。但在个别高海拔地区,气温亦可低至0℃左右。长年干旱,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0毫米。
(二)人口和行政区划
1.人口、语言和宗教
苏丹人口约4940万(2024年)。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2.行政区划
苏丹全国共有18个州,州是最高地方行政区域。首都喀土穆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政治概况
2019年4月,苏丹军方解除巴希尔总统职务,成立军事过渡委员会接管政权,阿卜杜勒法塔赫·布尔汉·阿卜杜拉赫曼任主席。2023年4月,苏丹武装部队同快速支援部队爆发武装冲突,持续至今。苏丹武装部队掌控政府。根据1998年颁布实施的宪法,国民议会为苏丹国家立法机构。2019年4月,苏丹军事过渡委员会接管政权,解散议会和原政府。2025年2月,苏丹政府宣布通过宪法修正案。全国设高级司法委员会。下设最高法院和总检察院。目前,苏丹全国约有30余个注册政党。主要有“人民大会党”“乌玛党”“民主联盟党”等。
(四)经济概况
1.宏观经济
苏丹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薄弱,工业落后,对自然环境及外援依赖性强。农业是苏丹经济的主要支柱,粮食作物主要有高粱、谷子、玉米和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和阿拉伯胶,大多数供出口。工业基础薄弱,苏丹政府重点发展石油、纺织、制糖等工业。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297亿美元,人均594美元。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2年,苏丹收到的官方发展援助净额为15.6亿美元。货币为苏丹镑,官方汇率为1美元≈601苏丹镑。
2.对外贸易
外贸在苏丹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24年,苏丹对外贸易总额为80.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1.3亿美元,进口额为49.1亿美元。阿联酋、中国、沙特、印度、埃及等国家以及欧盟是其主要贸易伙伴。
二、发展合作基础信息
(一)对外政策和受援情况
苏丹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反对西方强权政治,主张加强阿拉伯国家团结,密切同非洲国家的合作,重视同中国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根据区域划分,苏丹接受援助的来源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机构、世界银行等;二是地区组织,如欧盟、阿拉伯经济社会发展基金等;三是双边合作国家,如中国、沙特、日本等。近年来,向苏丹提供援助和投资的主要国家包括:美国、英国、中国、埃及等。
(二)国家发展规划
2015年,苏丹出台了《五年经济改革规划》(2015—2019),该规划以“生产—促进出口、改善生活”为标语,内容涉及2015年至2019年苏丹宏观经济各项指标、各行业领域的发展目标及主要政策,包含以下主要内容:恢复经济持续增长、生产与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保障和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和科研、地方管理、其他相关领域以及公私合作。
根据苏丹财政部消息,2021年,苏丹财政部决定开始制定《苏丹2040长期发展愿景》(2022—2040年),计划通过非洲开发基金赠款支持债务减免战略,并聘请咨询公司协助完成以下核心任务:系统评估国家发展进程、对接联合国2030议程与非盟2063议程、设计监测框架及区域合作机制。
(三)多边及区域发展合作机制
苏丹加入的区域贸易协定包括:东南非共同市场、大阿拉伯国家自由贸易区。苏丹尚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但是WTO观察员,已经完成与多数WTO成员的双边谈判。2018年3月21日,基加利非洲特别峰会期间,苏丹前总统巴希尔代表苏丹签署了《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基加利宣言》以及《人员自由流动议定书》等文件,但苏丹国内尚未批准《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
(四)财政和债务
2019年末苏丹外债余额达563亿美元。在财政状况恶化的情况下,苏丹政府难以偿还外债,举债难度也日益增大。
(五)交通基础设施
苏丹全国的物资和人员的流动大部分依靠公路运输。主要城市之间基本形成公路网,但是公路等级较低,公路总里程3.1万公里(2022年)。铁路全长7300公里(2022年),是非洲国家铁路里程第二长的国家,铁路覆盖苏丹全境。有远洋商船10艘,内河航线总长4068公里,有轮船300多艘,苏丹港是苏丹的主要商港,承担着95%的进出口运输任务。空运在苏丹运输中占据重要地位,苏丹国内90%的运输系通过空运进行。苏丹港至喀土穆建有输油管道,全长815公里,年输油能力80万吨,南苏丹独立后,南北双方就管输费等石油利益分配问题分歧较大。
(六)能源电力
苏丹曾经电力紧张,但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中资企业参与建设的麦罗维大坝、罗塞雷斯大坝、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投入使用后,用电紧张的局面得到极大改善。全国总装机容量约350万千瓦,电力供应依然不能满足全国工农业发展需求。
(七)科教医疗
苏丹科技水平较低,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较弱。1988年,取消中等和高等教育免费的规定,小学仍为免费教育。各地区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全国41%人口为文盲,25%学龄儿童不能入学。全国有中小学校13000多所,综合大学5所,公立大学27所,私立大学约50所,主要的高等学院均集中在喀土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9年苏丹新生儿死亡率达31.7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达68.21%。根据2016年苏丹卫生统计报告,苏丹新生儿出生时预期寿命为63~67岁,苏丹医疗基础设施落后,缺医少药情况严重,医护资源匮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全国共有医院503家、床位3.03万张、医生9175人,平均每十万人拥有医院1.3家、病床76.5张、医生23人。苏丹主要传染病包括疟疾、结核、麻疹、麻风病、霍乱、黄热病和艾滋病等。
(八)土地制度
按照苏丹土地法有关规定,土地可以分为三类:政府控制的土地、社区集体土地和私有土地(包括个人永久产权和租赁期长达99年的租赁产权)。苏丹法律禁止买卖国有土地,但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外国企业和个人获得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方式有两种:租赁、购买。国有土地租赁时间最长为99年,不可购买所有权,私有土地可购买,享有永久产权。
(九)税收规定
苏丹税种少,税率低,税收体系不健全,减免现象较多。苏丹税务署对外资公司征税实行分片管理、上门征收的办法,征税时间不固定。通常税务署不按照企业实际账目计算税额,而是自行估计,常高估税额。苏丹主要的税种包括关税、增值税、印花税、销售税、企业利润税(所得税)、国家发展税和国防税等。
(十)要素成本
长期以来,苏丹用水价格不以立方米计算,而是按照每家人口数、面积大小等综合计算。2020年农业用水价格为2000~3000苏丹镑/费丹(1费丹=1.038英亩)。目前,民用电价分5档计费:每月用量在100千瓦时以内的,价格为0.8苏丹镑/千瓦时;100~200千瓦时的部分,价格为1苏丹镑/千瓦时;200~300千瓦时的部分,价格为1.2苏丹镑/千瓦时,300~400千瓦时的部分,价格为1.4苏丹镑/千瓦时;400~500千瓦时,价格为1.6苏丹镑/千瓦时;500~600千瓦时,价格为1.8苏丹镑/千瓦时;超过600千瓦时,价格为6.35苏丹镑/千瓦时;工农业用电不分档,价格约7苏丹镑/千瓦时。苏丹没有管道煤气,一般使用罐装液化气,中型罐价格为7500苏丹镑/罐,小罐为4000苏丹镑/罐。苏丹当地汽油、柴油价格分别为150和125苏丹镑/升。苏丹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以普通劳动力为主,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性体力工人工资为1000~2000苏丹镑/日,熟练体力工人工资为3000苏丹镑/日。
(十一)环保要求
苏丹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部门是设置在苏丹农业和林业部的环境、自然资源最高理事会,具有法人资质。主要环保法律法规是2001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在苏丹开展投资或承包工程需遵照环境法的相关规定,达到苏丹环境评估的统一要求。
(十二)社会治安
苏丹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几年刑事案件有所增加。2019年4月巴希尔政权下台后,由于治安力量相对真空,盗抢等治安事件上升趋势明显。
(十三)主要媒体
苏丹官方通讯社为苏丹通讯社,喀土穆以北的恩图曼设有苏丹国家广播电台和苏丹国家电视台。主要报刊有《关注报》《苏丹人报》等,为阿文日报。《褐色大地报》为英文周报。
三、中国与苏丹关系
(一)总体情况
中国和苏丹自1959年2月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2015年9月,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7年,中苏两国政府签署中苏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苏丹成为最早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协议的国家之一。
(二)高层互访
近年来,中苏两国领导人保持密切交往。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利雅得会见苏丹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2024年9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苏丹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
(三)经贸关系
建交以来,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广泛,包括石油、地矿勘探、建筑、路桥、农业、纺织和医疗等。2024年,中苏贸易总额13.9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8.33亿美元,进口额5.6亿美元。
四、中国在苏丹开展发展合作情况
(一)总体情况
自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在苏丹援助实施了粮食、人道主义物资、疫苗及抗疫物资、医院技术等小而美、惠民生项目,共向苏丹派出37批医疗队;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为苏丹在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信息技术等领域培训相关人才。
(二)重点领域
中国对苏丹援助涵盖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农业、人文教育等重点领域,契合当地发展需求,为苏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近年典型项目
1.紧急人道主义援助项目
2023年10月,中国政府向苏丹提供一批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包括939吨大米和医用检查手套、纱布绷带、一次性手术衣及医用无纺布帽等医用物资,为缓和苏丹人道主义危机发挥重要作用。时任苏丹文化和新闻部长加拉哈姆表示,苏政府和人民衷心感谢中方提供宝贵人道支持,苏方已把这批物资分发到每一个州,各地人民都会从中获益。
中国援苏丹人道主义物资
中苏双方出席交接仪式
2.粮食援助项目
2025年1月,中国政府向苏丹提供一批紧急粮食援助物资,1250吨中国大米被送往苏丹全境各地。苏丹人道主义援助署专员萨勒瓦表示,苏中两国传统友谊深厚,苏丹政府和人民衷心感谢中方提供的宝贵支持。
粮援项目交接仪式
3.苏丹红海州减贫助农救助项目
中国政府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合作,通过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向苏丹红海州提供支持,引入中国成熟的农业技术体系,向受冲突影响的苏丹中小农牧渔民提供种子、农机具和渔具等援助。同时,通过牲畜防疫、流域治理等,为当地农业系统注入复苏血液。时任苏丹农业部长阿布巴卡尔表示,粮农组织和中国的援助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播撒希望的种子,这些种子终将在红海之滨长成参天大树。
启动仪式现场
(上述信息摘编自外交部、商务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驻苏丹使馆、新华社、世界银行等官方网站或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