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国别发展合作情况

2025-09-30 17:47:27 来源: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一、国别概况

  (一)基本信息

  1.国名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The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

  2.地理位置和面积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北与肯尼亚和乌干达交界,南与赞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接壤,西与卢旺达、布隆迪和刚果(金)为邻,东濒印度洋。国土面积94.5万平方公里,其中桑给巴尔面积2657平方公里。

  3.气候条件

  坦桑尼亚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部分低地属热带草原气候,西部内陆高原属热带山地气候。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1~25℃。桑给巴尔的20多个岛屿属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热,年平均气温26℃。

  4.地质条件

  坦桑尼亚地质上属前寒武纪结晶岩组成的非洲古陆的一部分。太古代克拉通位居该国中心部位,由花岗质岩石和火山——沉积岩组成,分为多多马超群、尼安兹超群、卡维龙迪超群。太古代克拉通周围被元古界包围,包括:其东、西、南三面分布的一系列带状展布的元古界变质岩超群和沉积岩超群。中生界地层直接覆盖在前寒武纪地层之上,岩性为陆相沉积碎屑岩、灰岩、泥灰岩和蒸发岩,含煤或盐类。新生界分布于现代河湖和海岸盆地中的沉积物,并可能有砂(金)矿形成。

  坦桑尼亚的主要岩浆活动发育在前寒武系,其中的基性—超基性岩已变质为绿岩带的一部分。该时代的花岗质和过碱性的岩浆岩,除了部分已变质为花岗片麻岩及片麻岩之外,尚有部分花岗岩侵入活动。金矿的富集与成矿多与该时期的岩浆活动有关。

  中生代晚期伴随裂谷作用的发生有大规模玄武岩喷发及金伯利岩生成。新生代的火山作用在裂谷带形成了大面积熔岩覆盖,富钠质,厚度达。具有意义的是次火山相的金伯利岩,已发现数百个岩体,部分含金刚石岩体的年龄不到5000万年,相当于古近纪始新世。

  (二)人口和行政区划

  1.人口、语言和宗教

  坦桑尼亚人口6544万(2024年),其中桑给巴尔人口188万。分属126个民族,主要有苏库马、尼亚姆维奇、查加、赫赫、马康迪和哈亚族。另有一些阿拉伯人、印巴人和欧洲人后裔。斯瓦希里语为国语,与英语同为官方通用语。坦噶尼喀(大陆)居民中32%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30%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拜物教;桑给巴尔居民几乎全部信奉伊斯兰教。

  2.行政区划

  坦桑尼亚由坦噶尼喀(大陆)和桑给巴尔(岛)两部分组成。全国共有31个省,下辖195个县。其中大陆26个省,桑给巴尔5个省。原首都为达累斯萨拉姆,1961年坦桑尼亚独立后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1972年,坦桑尼亚政府在多多马建立新都,多多马是坦桑尼亚中部地区农产品和牲畜贸易中心、酿酒业中心、全国交通枢纽。

  (三)政治概况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分设联合政府和桑给巴尔地方政府。联合政府实行总统制,内阁是坦桑尼亚最高级别行政机构。联合共和国政府设总统和副总统,每届任期5年,任期不得超过两届。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任命总理,总理主持联合政府日常事务。2021年3月,马古富力逝世后,副总统哈桑根据宪法规定接任坦桑尼亚总统。坦桑尼亚议会为一院制,称国民议会,是联合共和国最高立法机构。坦桑尼亚设有宪法特别法院、上诉法院、高级法院、地方法院以及检察院、司法人员委员会和常设调查委员会。坦桑尼亚主要政党有:坦桑尼亚革命党、民主发展党(现议会最大反对党)、公民联合阵线等。

  (四)经济概况

  1.宏观经济

  坦桑尼亚系最不发达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平年粮食勉强自给。工业生产技术低下,日常消费品需进口。近十年,坦桑尼亚经济平均增长率约7%,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名列前茅,制造业、矿业和旅游业发展强劲,外国直接投资存量持续增长。但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资金和人才匮乏等长期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23年,坦桑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约792亿美元、同比增长5.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09美元。货币名称为坦桑尼亚先令,汇率:1美元约合2505坦桑尼亚先令。2022/23财年,坦桑尼亚大陆的农业、林业和渔业占GDP的比重为26.2%,工业和建筑业占31%,服务业占35.3%;桑给巴尔的农业、林业和渔业占GDP的比重为25.9%,工业和建筑业占19.4%,服务业占46.3%。

  2.对外贸易

  坦桑尼亚的主要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德国、英国、日本、美国、沙特、荷兰、意大利、新加坡、肯尼亚等。出口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其中棉花、剑麻、腰果、咖啡、烟草、茶叶、丁香出口占外汇收入的80%。工矿业出口产品主要有钻石、黄金、纺织品、服装、皮革制品、鞋、树胶、铝制品等。进口以工业生产资料和工业品为主,主要有仪器、饮料、机械设备、金属制品、交通运输工具、石油等。

  二、发展合作基础信息

  (一)对外政策和受援情况

  坦桑尼亚奉行不结盟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主张在互不干涉内政和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坦桑尼亚在过去几年中每年平均收到约3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美国是坦桑尼亚最大的双边援助国。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卫生健康等领域。提供援助的主要有:美国、中国、英国、印度、南非、荷兰、肯尼亚、加拿大、意大利、德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盟、非洲开发银行等。

  (二)国家发展规划

  坦桑尼亚的国家发展规划主要包括政府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其中,在政府中长期发展规划方面,2011年,坦桑尼亚政府制订《坦桑尼亚国家发展愿景2025》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2011/12—2015/16财年),确立了坦桑尼亚2025年实现人均收入3000美元、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坦桑尼亚国家发展愿景2025》一共有3个五年发展规划。其中,第3个五年计划提出将支出114.8万亿坦先令(约合500亿美元)促进贸易、投资和工业化发展,开发人力资源,改善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卫生服务和社会福利,实现善政和法治,创造800万个就业岗位,切实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并在2026年达到GDP年均增长8%的目标。重点实施项目包括尼雷尔水电站、标轨中央铁路、东非原油管道、姆楚楚马煤矿、利甘加铁矿以及振兴坦航空公司等。

  (三)多边及区域发展合作机制

  坦桑尼亚是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不结盟运动、英联邦、非洲联盟、东非共同体、非洲大陆自贸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及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等组织的成员国。

  (四)财政和债务

  2022/23财年,坦桑尼亚国家财政收入约113.3亿美元,国家财政支出约143.3亿美元。国家财政预算赤字约为32.1亿美元,财政赤字占GDP比重4.2%。截至2023年12月,坦桑尼亚债务总额为417.83亿美元,占GDP比重为52.7%。其中,外债增至295.41亿美元,增幅6.1%。

  (五)交通基础设施

  坦桑尼亚全国分级公路总里程18.2万公里,暂未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总长6793公里,主要包括坦赞铁路和中央铁路两条铁路干线,与赞比亚、刚果(金)、布隆迪、卢旺达、乌干达及肯尼亚等国相连。暂未建设高速铁路。坦桑尼亚拥有3个国际机场,分别是达累斯萨拉姆机场、乞力马扎罗机场和桑给巴尔机场。目前,坦桑尼亚沿海有达累斯萨拉姆、坦噶、姆特瓦拉三大港口,其中达累斯萨拉姆港为主要港口。

  (六)能源电力

  坦桑尼亚长期处于电力短缺状态,制约了该国经济的发展。根据坦桑尼亚《电力系统总体规划(2016年更新版)》,坦桑尼亚天然气、煤炭、水力等资源丰富,天然气储量约57万亿立方英尺,其中20%拟用于发电,可供8000兆瓦的联合循环燃气发电厂使用20年;煤炭储量约8.7亿吨,可供9900兆瓦的火力发电厂使用30年;水力发电潜力约4700兆瓦。截至2023年12月,坦桑尼亚电力装机总容量1938.4兆瓦。2022/23财年,坦桑尼亚国内总发电量为76.9亿千瓦时,其中水力发电量为24.97亿千瓦时,火力发电量为51.77亿千瓦时,进口电量15.19亿千瓦时。

  (七)科教医疗

  坦桑尼亚科技水平落后,高端科技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并面临人才匮乏和资金紧张等困难。设立在坦桑尼亚的东非技援中心负责向其提供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技术支持。坦桑尼亚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近年来坦桑尼亚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保持在占GDP的6%左右,成人扫盲率达90.4%。坦桑尼亚实行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制度和10年国民义务教育(小学7年、中学3年)。除私立学校外,其他各类学校都实行免费教育。多多马大学是中、东部非洲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坦桑尼亚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坦桑尼亚不仅缺医少药,而且医疗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坦桑尼亚全国共有公立医疗机构约3600个,私立医疗机构约2000个。全国共有病床2.6万张,医生与人口比例为1:64000。坦桑尼亚主要流行性疾病包括:疟疾、艾滋病、结核、伤寒、黄热病和霍乱等。

  (八)土地制度

  根据坦桑尼亚1999年《土地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为便于土地管理,公共土地划分为三类:一般土地、农村土地和保留土地。坦桑尼亚禁止非投资外国人购买土地。坦桑尼亚政府禁止本国公民与外国人之间的土地买卖,除非该外国人是投资者,否则任何外国人都不得在坦桑尼亚拥有土地。

  (九)税收规定

  坦桑尼亚税收由直接税收和间接税收两部分组成。直接税收指收入所得税和财产税,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小型业主所得税、资本收益税、个人技能和发展培训税和预扣税;间接税收指消费税和国际贸易税收,包括增值税、印花税、进口税、消费税和燃料税、旅游发展税、铁路发展税、机动车转让税等。

  (十)要素成本

  坦桑尼亚的市政供水价格约1130先令/吨,水车送水价格约12000先令/吨。电价按照现行标准,普通用户每月75度以内电价为100先令/度,超过75度价格为350先令/度,一般工业用电价格下调幅度不一。液化气价格约为6万先令/15公斤,柴油价格约为3050先令/升,汽油价格约为3210先令/升。坦桑尼亚劳动力人口充足,但普遍为低学历、技术水平不高。普通工人月薪约为32.5万先令(折合人民币约1000元)。

  坦桑尼亚土地和房屋市场发展很不完善,各城市间、城市与乡村间的土地及房屋出售和租用价格差距悬殊。在达累斯萨拉姆市租用25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屋,月租金约为4000美元;租用10平方米的商铺,月租金约为400美元/间。市中心公寓销售价格约1200~2200美元/平方米。如在Masaki使馆区租住三室两厅公寓,月租金为2500~4000美元/套,市区黄金地段4室公寓的租金价格则高达4500美元/月;一般居住区3室2厅的住宅月租金为1500美元/套。坦桑尼亚石子、砂子、木方等建材可就地获取。

  (十一)环保要求

  国家环保委员会是坦桑尼亚的国家环保政策咨询机构。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环保政策法规的执行和监督、环保领域国际合作等事务。坦桑尼亚的环保政策主要有:《国家环境法》《环境管理法》《森林法案》《空气质量标准规定》《水体质量标准规定》《土地质量标准规定》《环保影响评估规定》等。

  (十二)社会治安

  坦桑尼亚政局长期稳定,整体治安状况较好。但近年来受小型武器流入、难民增加、社会就业率低等因素影响,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偷盗、抢劫时有发生,治安形势有所下滑。坦桑尼亚没有反政府武装组织,但偶有恐怖袭击事件发生。2020年以来,莫桑比克北部恐怖分子多次越境袭击坦桑尼亚姆特瓦拉省。经相关部门审批后,当地居民或外国投资者可以合法持有枪支。

  (十三)主要媒体

  坦桑尼亚拥有电视台、通讯社、广播电台以及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坦桑尼亚电台为国家电台,分别用英语和斯瓦希里语广播。桑给巴尔电视台是坦桑尼亚国营电视台。坦桑尼亚通讯社是国家通讯社。此外,桑给巴尔革命之声是桑给巴尔电台,用斯瓦希里语广播。坦桑尼亚主要报刊有《每日新闻报》《今日新闻报》《自由报》等。目前,坦桑尼亚主流媒体对华舆论总体友好。

  三、中国与坦桑尼亚关系

  (一)总体情况

  中国于1961年12月9日与坦噶尼喀建交,1963年12月11日与桑给巴尔建交。坦噶尼喀与桑给巴尔联合后,中国自然延续与二者外交关系,将1964年4月26日坦、桑联合日定为与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建交日。建交以来,中坦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2022年11月,中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高层互访

  近年来,中国与坦桑尼亚两国领导人通过会晤、通话、互致贺电等方式保持密切交往。2021年6月21日,习近平主席同坦桑尼亚总统哈桑通电话。2022年11月3日,习近平主席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坦桑尼亚总统哈桑举行会谈,并宣布将中坦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3年8月2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哈桑。2024年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同坦桑尼亚总统哈桑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2024年9月4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坦桑尼亚总统哈桑。

  (三)经贸关系

  中、坦互利合作始于1981年。2024年,中国与坦桑尼亚双边进出口额为88.8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对坦桑尼亚出口商品总值为81.7亿美元,同比增长1.1%;自坦桑尼亚进口商品总值为7.1亿美元,同比增长2.2%。中国主要出口机器设备、车辆、日用品等,主要进口木材、剑麻纤维、生牛皮和海产品等。

  四、中国在坦桑尼亚开展发展合作情况

  (一)总体情况

  中国在坦桑尼亚援助实施了坦赞铁路、姆巴拉利农场、国家体育场、国家骨干光纤网、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图书馆、打井、中非友好小学、抗疫物资及新冠疫苗等项目。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为坦桑尼亚培训了公共管理、社会组织、教育等领域的相关人才。

  (二)重点领域

  中国对坦桑尼亚的援助聚焦于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农业等领域,契合坦桑尼亚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近年典型项目

  1.坦赞铁路项目

  1976年7月14日,中国援坦桑尼亚坦赞铁路项目正式移交。该铁路东起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新卡皮里姆博希,并与赞比亚既有铁路接轨,全长1860.5公里,其中坦桑尼亚境内977.2公里(达累斯萨拉姆—通杜马),赞比亚境内883.3公里(纳孔德—新卡皮里姆博希)。坦赞铁路的建成为非洲内陆国家开辟了一条新的出海通道,为南部非洲人民的独立事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及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地列车员马塔表示:“中国帮我们修建的这条铁路已经有几十年了,但它始终坚固、耐用,直到今天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搭乘坦赞铁路列车上学的学生

  2.国家体育场项目

  2013年7月3日,中国援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项目正式交接。移交后,中国还为该运动场提供了多期技术援助,派遣专家对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营提供技术援助。该体育场可同时容纳6万名观众,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能满足各级别的足球赛事要求,为坦桑体育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坦桑尼亚体育部长姆卡格拉女士感谢中国的援助,并表示该体育场是目前非洲大陆最现代化的体育场之一,正是因为该体育场使得坦桑尼亚得以承办了许多重要体育赛事,坦桑尼亚人民为此感到十分自豪。

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外观

  3.国家骨干光纤网项目

  2015年10月21日,由中国提供优惠贷款实施的国家骨干光纤网项目正式启用。该项目包括7473公里三个环形光缆骨干传输网络,覆盖21个行政区,连接肯尼亚、乌干达、布隆迪、卢旺达、赞比亚、马拉维6国及2条国际海缆。目前网络的国际用户有马拉维、卢旺达、布隆迪和赞比亚;坦桑尼亚国内主要电信运营商均是其用户。同时,骨干光纤网的建设使得坦桑尼亚电信用户费用大幅下降,惠及当地百姓。时任副总统比拉勒感谢中国长期以来对坦桑尼亚的援助,并表示该项目对于坦桑尼亚及邻国的通讯发展至关重要,还有助于坦桑尼亚成为中东非的信息中心。

骨干光纤网项目互联网数据中心外观

  4.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图书馆项目

  2018年11月27日,中国援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图书馆项目正式交接。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由图书馆、孔子学院和中坦文化交流园三部分组成。其中,图书馆18000平方米,藏书80万册,可供2100人同时阅读。此外,还配备了电脑、家具等必要设施,并为管理人员提供培训。时任坦桑尼亚总统马古富力感谢中国的援助,并表示该图书馆是中坦友谊的又一丰碑,是坦桑尼亚全国人民的宝库。

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图书馆外观

  5.中非友好小学项目

  2016年2月1日,中国援坦桑尼亚中非友好小学项目正式移交。该项目包括2所小学,分别位于达市大学、多多马大学校园内。每所小学配有7间教室、办公室、多媒体室、图书馆、残疾人通道、家具等设施。每间教室可容纳45名学生,每所学校可容纳超过300名学生。新校舍设施齐全而且十分现代化,大大改善了学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对提升坦桑尼亚教育水平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坦桑尼亚教育部副常秘莱纳德·奎勒颇感谢中国自坦桑尼亚独立以来,在教育方面对坦桑尼亚持续不断的援助,并表示中国援建的两所美丽而又现代化的小学改善了当地的教学条件,坦桑尼亚非常感激。

  6.桑给巴尔血吸虫防治技术项目

  2023年9月,中国援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二期项目正式启动。血吸虫防治技术项目始于2017年,截至2024年已有34名专家赴桑给巴尔开展血吸虫防控工作。该项目通过援建供水设施、对相关水域进行消杀、培训当地医护人员、传授健康教育知识等措施,帮助当地血吸虫病的发病率从8.92%降到0.64%。姆林多社区村长阿卜杜勒·卡西姆表示:“过去,每年都有很多人饱受血吸虫病折磨,尤其是孩子们,但现在他们都已经得到了治愈。”

当地小朋友在供水点接水

 中国专家在对水塘进行消杀

  7.打井项目

  2015年8月11日,中国援坦桑尼亚打井项目正式交接。该项目位于坦滨海省凯萨拉维地区和莫罗格罗省凯鲁萨地区,共为当地百姓打了55口水井,极大缓解了4万多当地百姓用水困难的现状,改善了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当地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体现了中坦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情谊。

  8.抗疫物资及新冠疫苗项目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援助了坦桑尼亚多批抗疫物资。项目包括注射器、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防护鞋、防护服、护目镜和温度计等。此外,中国还向坦桑尼亚提供了多批新冠疫苗。坦桑尼亚卫生部长姆瓦利穆感谢中国的援助,并表示中国及时援助帮助坦桑尼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进程,保护坦桑尼亚民众生命健康安全。

  

  (上述信息摘编自外交部、商务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驻坦桑尼亚使馆、一带一路网、新华网、央视网、环球网等官方网站)

[责任编辑: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