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别概况
(一)基本信息
1.国名
缅甸联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
2.地理位置和面积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相接,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国土面积676578平方公里。
3.气候条件
缅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国土处于热带,小部分处于亚热带。缅甸除受季风影响导致的风灾外,其他自然灾害较少。缅甸全年气温变化不大,最冷月平均20~25℃,最热月平均25~30℃。缅甸雨量丰沛,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达4000毫米以上,中部为雨影区,年降雨量不足1000毫米,是缅甸的干燥地带。全年分为热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凉季(11月至次年2月)。
4.地质条件
缅甸位于印度板块东侧,其地质构造受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影响十分明显,并且基本上可分为近于SN向延伸的三大部分。东部包括掸邦、克钦邦和克伦邦部分,为加里东褶皱带,上部有发育的晚古生代地台型沉积盖层;中部包括实皆省、曼德勒省、勃固省、伊洛瓦底省,为第三纪盆地,发育万余米厚的新生代沉积层;西部相当于钦邦、若开邦及其沿海地区,为新生代褶皱带,古近系较发育并具有复式褶皱。上述三大部分之间均以断裂带为界,并伴有超基性岩以及中、酸性岩侵入。
(二)人口和行政区划
1.人口、语言和宗教
缅甸人口约5130万,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等,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华人华侨约250万。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约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2.行政区划
缅甸全国分7个省、7个邦和联邦区。省是缅族主要聚居区,邦多为各少数民族聚居地,联邦区的首都是内比都。仰光是仰光省省会和缅甸的最大城市,是全国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三)政治概况
缅甸是总统制的联邦制国家,实行多党民主制度。2018年3月28日,温敏当选为新任总统。2020年11月,缅甸举行新一轮全国大选。2021年2月1日,缅甸国防军接管政权,2月2日,成立国家管理委员会,8月1日,成立看守政府。缅甸法院和检察机关共分4级。最高法院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总检察长办公室为国家最高检察机关。缅甸主要政党有全国民主联盟、联邦巩固与发展党、若开民族党等。
(四)经济概况
1.宏观经济
新冠疫情前,缅甸经济保持较高增速。2021年受政局变化和新冠疫情影响,缅甸经济出现下行,2023年保持缓慢复苏,但增长动力不足,经济脆弱性仍然较高。缅甸加工制造业基础薄弱,农业是缅甸国民经济基础,也是缅甸优先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2023/2024财年,缅甸国内生产总值793亿美元,经济增长率2.64%。货币名称为缅币,2024年6月30日,缅甸中央银行指定汇率为1美元兑2100缅币,但外汇市场价格已超过1美元兑4505缅币。
2.对外贸易
缅甸主要贸易伙伴有中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2023/24财年,中国是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缅甸主要出口商品有:天然气、大米、玉米、豆类、水产品、橡胶、皮革、矿产品、木材、珍珠、宝石等;主要进口商品:燃油、工业原料、化工产品、机械设备、零配件、五金产品和消费品。缅甸为促进出口贸易发展制定了《国家出口战略(2020—2025)》,优先鼓励出口的领域包括以农产品为基础的食品加工、布匹和服装、工业和电器、水产、林产、数字产品和服务、运输服务、质量管理、贸易信息服务、发明创新等领域。
二、发展合作基础信息
(一)受援情况
根据缅甸政府统计,2011年1月至2021年4月,缅甸共接受88个外国政府或机构提供的1822个官方发展援助项目(含优惠性质贷款),援款承诺总额167.8亿美元。缅甸前三大援助方为日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近十年累计援助额分别为62亿美元、18亿美元、13亿美元。援助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基础设施和服务、能源生产和供应、交通和仓储、政府和社会、医疗、农业等领域。2021年2月缅甸政局变化后,美、欧、英等相继停止了对缅甸的官方援助,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在缅甸的项目也已暂停。
(二)国家发展规划
2018年缅甸公布《2018—2030可持续发展规划》该规划包含5大目标,国内和平、民族和解、国家安全和良好治理;经济稳定和加强宏观调控;创造就业和以私营部门为主导的经济增长;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缅甸军方接管政权后提出“五点线路图”,内容包括12个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其中3个经济目标分别是:发展农牧业等现代化加工业、稳定经济制度并引进外资、鼓励国内企业发展等。2023年2月,对“五点路线图”和9个发展目标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调整为12个发展目标,增加了促进国家和平稳定、支持发展中小微企业、扩大出口、促进国家繁荣、满足粮食需求等内容。
(三)多边及区域发展合作机制
缅甸作为东盟成员国,已签署东盟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韩国—东盟自贸区、日本—东盟自贸区、印度—东盟自贸区等自由贸易协定(FTA)。2020年11月,缅甸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2年5月1日,RCEP对缅甸正式生效。
(四)财政和债务
根据《2023年缅甸年鉴》,2021/22过渡财年,预算收入12.41万亿缅币,预算支出14.05万亿缅币,财政赤字1.6万亿缅币,2022/23财年,缅甸政府外债余额106亿美元,内债余额47.382万亿缅币。
(五)交通基础设施
截至2024年,缅甸公路总里程9.23万英里。缅甸铁路基础设施差,路网陈旧,截至2022年,铁路全长6110.48公里(单线5405.285公里,双线705.196公里),缅甸尚无城市地铁,仰光有环城铁路。缅甸全国有仰光、内比都、曼德勒3个国际机场。缅甸主要港口有仰光港、勃生港和毛淡棉港,其中仰光港是缅甸最大的海港。
(六)能源电力
据缅甸电力部2024年最新统计数据,全国现有装机容量7266兆瓦,有效装机3064兆瓦。电力主要来自29个水电装机,27个燃气装机、1座燃煤装机、5个光伏发电站装机。2024年4月,电力部公布的最高发电容量为2800兆瓦,只能生产国家电力需求的50%左右,工业用电仍有较大缺口,在用电高峰期难以得到保障,停电状况依然普遍。
(七)科教医疗
缅甸科技基础薄弱,设施和人才匮乏,科研水平和能力不足。缅甸政府强调并鼓励吸引外资发展科技,并在各类政策中把科技创新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缅甸政府重视教育和扫盲工作,全国成人识字率约94.75%,实行小学义务教育。教育体系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包括日托幼儿园和学前学校;基础教育包括1~5年级为小学,6~9年级为普通初级中学,10~12年级为高级中学;高等教育学制4~6年不等。缅甸著名学府有仰光大学、曼德勒大学等。缅甸有1151家公立医院,2019年,缅甸公立医疗系统中约有12371名医师、22340名护理师、14305名助产士、2518名健康助理,以及870名牙医师。缅甸农村地区设有1849家健康中心,另有93家初级或二级健康中心,以及348家妇产与儿童健康中心。
(八)土地制度
缅甸的不动产法律体系较为复杂,目前适用的法律跨越多个时期,时间跨度长达百年。以《缅甸联邦宪法》角度,缅甸的土地均为国有。根据1987年《限制不动产转让法》,缅甸禁止外国人及外资企业获得土地的所有权或者长期租赁土地(时长超过1年),但获得缅甸投资委员会许可的外国人或者外资企业可以长期租赁土地,最长不超过70年。
(九)税收规定
缅甸税务管理部门是缅甸国家税务局。缅甸主要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预提所得税、商业税、特殊商品税、资本利得税、印花税、关税等。
(十)要素成本
缅甸大中型城市有市政供水,水费相对便宜。2024年7月,仰光水价约为190缅币/立方米,约合0.316美分/立方米。缅甸全国缺电,用户覆盖率仅55%,旱季电力紧缺问题尤为突出,即使在全国经济中心仰光市,也经常出现停电情况。因此,许多工商业单位和家庭都自备发电机。自2019年7月起,缅甸实行新的阶梯电价。具体价格如下表:
2024年7月,缅甸优质柴油2915缅币/升,普通柴油2480缅币/升,92#汽油2685缅币/升,95#汽油2815缅币/升。缅甸没有居民用天然气管道,普通消费者通常购买罐装天然气,2024年7月市场价格约为9523缅币/公斤(约合1.98美元/公斤)。
(十一)环保要求
缅甸的主要环保管理部门是缅甸资源与环境保护部。主要环保法律法规包括《缅甸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估法规》《缅甸动物健康和发展法》《缅甸植物检验检疫法》《缅甸肥料法》《缅甸森林法》《缅甸野生动植物和自然区域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
(十二)社会治安
缅甸超过85%的人信仰佛教,民风淳朴,但民情社情较为复杂。缅甸有数十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部分地方武装时常与缅甸国防军发生冲突,对当地居民和地区稳定造成了较大影响。美西方加大对缅甸经济制裁,直接导致失业率上升,贫困人口大幅增加,抢劫、盗窃、绑架等各类治安事件频发,社会治安形势复杂严峻。
(十三)主要媒体
缅甸国内媒体市场较发达,拥有通讯社、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杂志等。缅甸通讯社为国家通讯社。缅甸主要的电视媒体有缅甸国家电视台(MRTV)和妙瓦底电视台。缅甸广播电台有缅甸之声广播电台。缅甸官方报纸有《缅甸之光》《缅甸环球新光报》《妙瓦底》等。缅甸媒体经历长期政府管制,放开后偶有涉华负面报道。政局变化后,缅甸主流媒体对华报道总体正面客观,但反军势力通过社交媒体对华负面报道、评论居多。
三、中国与缅甸关系
(一)总体情况
中缅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以“胞波”(兄弟)相称。两国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六十年代,两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圆满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国与国解决边界问题树立典范。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2020年1月,两国领导人宣布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近年来,中缅两国友好关系继续稳步发展,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
(二)高层互访
近年来,中国与缅甸两国领导人通过会晤、通话、致信、互致贺电等方式保持密切交往。2020年5月20日,习近平主席同缅甸总统温敏通电话。2020年6月8日,习近平主席同缅甸总统温敏就中缅建交70周年互致贺电。2020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致信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祝贺她领导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蝉联执政。2025年3月29日,习近平主席就缅甸遭受地震灾害向缅甸领导人敏昂莱致慰问电。2025年5月9日,习近平主席会见缅甸领导人敏昂莱。2025年6月8日,习近平主席同缅甸领导人敏昂莱互致贺电,庆祝中缅建交75周年。
(三)经贸关系
中缅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合作领域从原来单纯的贸易和经援扩展到工程承包、投资和多边合作。双边贸易额逐年递增,为扩大从缅甸的进口,中国两次单方面向缅甸共计220个对华出口产品提供特惠关税待遇。2024年,中缅贸易额为162.9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缅甸出口92.2亿美元,自缅甸进口70.7亿美元。中国对缅甸主要出口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纺织品、摩托车配件和化工产品等,从缅主要进口原木、锯材、农产品和矿产品等。
四、中国在缅甸开展发展合作情况
(一)总体情况
中国在缅甸援助实施了国家疾控中心和医护培训中心、国家艺术剧院、国家体育馆等大型标志性项目;实施了减贫示范、紧急救灾物资、抗疫物资及疫苗等小而美、惠民生项目。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为缅甸培训了经贸、农林、能源等领域的相关人才。
(二)重点领域
中国对缅甸的援助聚焦于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人文教育、农业等领域,契合缅甸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近年典型项目
1.国家疾控中心和医护培训中心项目
2024年6月13日,中国援缅甸国家疾控中心和医护培训中心项目正式移交。项目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包括疾控中心楼、医护培训中心楼、行政办公楼及缅甸唯一的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秘书昂林兑中将代表缅甸政府和敏昂莱总理感谢中国的援助并表示,中国援缅甸疾控中心项目帮助缅甸国家卫生能力实现“中国设备、国际接轨”,有效提高缅甸应对公共卫生挑战能力。
缅甸国家疾控中心和医护培训中心外观
2.国家艺术剧院项目
缅甸国家艺术剧院是缅甸最大的剧院,原系中国1990年援建。2022年12月27日,中国援缅甸国家艺术剧院维修改造项目正式移交。项目包括更换空调、座椅、舞台等各种设备,并将在交接后一段时间内继续提供技术维护和培训,为剧院使用提供保障。缅甸宗教事务与文化部长哥哥表示,缅甸国家艺术剧院是中国送给缅甸国家和人民的珍贵礼物,缅甸对此表示崇高敬意和真诚感谢。
缅甸国家艺术剧院外观
缅甸国家艺术剧院内部
3.国家体育馆项目
缅甸国家体育馆原系中国20世纪80年代援建。2021年12月14日,中国援缅甸国家体育馆维修改造项目正式移交。项目包括体育馆室内外装修,对机电设备、灯光音响进行升级改造等,并对缅甸维护人员提供必要技术培训。缅甸体育青年部长民登赞衷心感谢中国的援助并表示,中国援缅甸的国家体育馆是两国友谊的象征,自启用以来,体育馆多次承办国际、国内赛事,为缅甸培养了大量优秀体育人才。此次中国对体育馆进行维修改造,缅甸倍感欣慰和自豪,此项目将成为两国体育合作的又一丰碑。
缅甸国家体育馆外观
4.减贫示范项目
2021年12月30日,中国援缅甸减贫示范合作项目正式移交。项目内容包括为埃羌达和敏彬两个示范村实施道路、饮水工程、社区发展中心、学校教学楼,开展种植养殖培训、社区环境治理等。通过该项目,埃羌达村成为2019年第十一届东盟农村发展与减贫部长级会议的考察示范村。缅甸合作社与农村发展部长腊莫感谢中国对缅甸减贫与农村发展事业的大力支持并表示,该项目如期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助力缅甸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促进本国减贫事业发展。缅甸外交部澜湄合作国家协调机构副主席温泽雅吞表示,该项目有力造福了地区人民,已成为本地区最成功的合作机制。
5.紧急救灾物资项目
2025年3月,缅甸遭受地震灾害,中国政府援助了缅甸多批紧急救灾物资。项目包括帐篷、毛毯、急救包、药品、食品及饮用水、医疗用品、移动手术室、住宅板房及配套家具、柴油、汽油等。缅甸仰光省首席部长梭登衷心感谢中国的真诚帮助并表示,本次抵达的救援物资承载着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缅甸人民的深情厚谊。地震发生后,中国救援队是国际社会中第一支抵达缅甸的救援队,缅甸会尽快把援助物资转运至灾区。
6.抗疫物资及新冠疫苗项目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援助了缅甸防护服、口罩等多批抗疫物资和新冠疫苗。缅甸卫生部长岱楷温感谢中国向缅甸捐赠大量抗疫物资和设备并表示,此次中国援助的疫苗用于缅甸青少年和儿童接种,两辆移动核酸检测车将主要用于边境口岸防疫,助力边贸恢复和物流畅通。
(上述信息摘编自外交部、商务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驻缅甸使馆、驻缅甸经商处、新华网、矿床地质期刊等官方网站或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