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国别发展合作情况

2025-09-30 17:48:59 来源: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一、国别概况

  (一)基本信息

  1.国名

  肯尼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Kenya)。

  2.地理位置和面积

  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东邻索马里,南接坦桑尼亚,西连乌干达,北与埃塞俄比亚、南苏丹交界,东南濒临印度洋,海岸线长536公里。境内多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国土面积582,646平方公里。

  3.气候条件

  肯尼亚全境位于热带季风区,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沿海地区湿热,高原气候温和,3至6月和10至12月为雨季,其余为旱季。年降雨量自西南向东北由1500毫米递减至200毫米。全年最高气温为22~26℃,最低气温为10~14℃。

  4.地质条件

  肯尼亚位于非洲中东部泛非构造运动所形成的莫桑比克带上,西部接近刚果克拉通,基底为经热变质的前寒武系变质岩;东部为上古生界台盆基础上发育的区域性沉积地层,由一系列海相、陆相沉积岩构成。东非大裂谷的东支裂谷沿维多利亚湖东侧贯穿肯尼亚中央高地进入坦桑尼亚境内,肯尼亚境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前寒武系变质基底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沉积盖层。

  (二)人口和行政区划

  1.人口、语言和宗教

  肯尼亚人口5244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数据)。全国共有44个民族,主要有基库尤族、卢希亚族、卡伦金族等。此外,还有少数印巴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斯瓦希里语为国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全国人口的45%信奉基督教新教,33%信奉天主教,10%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

  2.行政区划

  肯尼亚全国分为47个郡。首都内罗毕人口约440万,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和交通中心。

  (三)政治概况

  肯尼亚政府实行总统制,威廉·萨莫伊·鲁托(William Samoei Ruto),2022年8月当选总统,9月13日宣誓就职。议会是肯尼亚最高立法机构,分设有参议院和众议院。肯尼亚法院分为四级,即地区法院、驻节法院、高等法院和上诉法院。肯尼亚目前肯有注册政党约90个,主要政党为团结纲领联盟和联合民主同盟。

  (四)经济概况

  1.宏观经济

  肯尼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茶叶等农产品、旅游、侨汇是三大创汇来源。工业在东非地区相对发达,门类较齐全,日用品基本自给。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1074.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49.9美元,经济增长率5.4%。通货膨胀率约为7.7%。货币名称为肯尼亚先令,1美元≈147肯尼亚先令。

  2.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在肯尼亚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逆差。主要出口商品为茶叶、花卉、咖啡、水泥、剑麻、除虫菊酯、纯碱、皮革、肉类和石油加工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钢铁、车辆、化肥、药品等。乌干达、美国分别是肯尼亚出口第一、第二大目的地。中国是肯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二、发展合作基础信息

  (一)对外政策和受援情况

  肯尼亚奉行和平、睦邻友好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大力推动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反对外来干涉。肯尼亚同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肯尼亚主要援助国和国际组织有日本、德国、英国、美国、法国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发协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非洲开发银行、欧洲发展基金和环球基金等。外援主要用于农业、军事、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电信及社会发展项目等。

  (二)国家发展规划

  2007年,肯尼亚政府制定了《2030年远景规划》,远期和中期发展规划将能源、公路、铁路、港口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列为优先发展领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主要关注公路、铁路、港口等互联互通行业以及电力传输、城市供水等民生行业;特殊经济区发展规划主要为复苏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肯尼亚经济,其中,特别指出在制造、批发和贸易部分,规划建立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2022年现任总统鲁托提出“未来五年国家发展规划”,大力推行“自上而下”经济转型政策,内容包括制造业发展、全民医保、保障住房和粮食安全等。

  (三)多边及区域发展合作机制

  肯尼亚是联合国、非洲联盟、七十七国集团成员国,洛美协定签字国,也是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和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等次区域组织的成员。

  (四)财政和债务

  肯尼亚实行以私营经济为主体的“混合型经济”体制,私营经济在整体经济中所占份额超过70%。据肯尼亚《2024年经济调查》数据,2023年国内总支出从2022年的13.5万亿肯尼亚先令增长至14万亿肯尼亚先令。截至2024年3月,肯尼亚公共债务总额为10.4万亿肯尼亚先令,其中内债5.25万亿肯尼亚先令,外债5.15万亿肯尼亚先令。

  (五)交通基础设施

  肯尼亚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国内运输以公路为主。肯尼亚公路总里程16.23万公里。定级路网已从独立时的41,800公里增加到目前的63,575公里,年均新增约600公里。定级道路中约有70%状况良好且可维护,其余30%需要修复或重建。肯尼亚铁路总里程为2778公里米轨、605公里标轨。目前尚无高铁,主要城市也无地铁或城铁。米轨铁路在内罗毕市内有客运站点,可作为通勤工具使用。肯尼亚有4个国际机场,分别是内罗毕的肯雅塔国际机场、蒙巴萨的莫伊国际机场和埃尔多雷特国际机场、基苏木国际机场。肯尼亚的蒙巴萨港是东中非最大的港口,也是东中非内陆国家货物进出口的主要中转港。

  (六)能源电力

  肯尼亚的电力装机以水电、火电和地热发电为主,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较高。根据肯电力公司报告,目前地热发电量占其总发电量40%以上,装机容量约960MW;水力发电占34.22%,大型装机容量约830MW;风力发电占14.05%,太阳能发电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目前,肯尼亚全国电网覆盖率仅30%,农村电网覆盖率仅为10%。

  (七)科教医疗

  肯尼亚设立了国家科研基金,用于向各领域开展研究的个人或机构发放奖学金、助学金,肯尼亚《科学技术与创新法》规定,该基金每年的资金数额将达到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2%。肯尼亚政府注重对教育事业的投入,2023/24财政年度,教育预算支出占国家计划支出的27.4%,为各行业首位。肯尼亚成人识字率近90%,在非洲国家中名列前茅。教育体制分为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两类,正规教育实行小学、中学、大学“8—4—4”学制,非正规教育包括成人教育和扫盲活动。肯尼亚著名高等学府包括内罗毕大学、莫伊大学、肯雅塔大学等。全民医疗被列为肯尼亚“四大发展计划”之一。截至2023年底,肯尼亚共有医院15070所。肯尼亚主要传染疾病有疟疾、霍乱等。

  (八)土地制度

  肯尼亚《土地管理法》规定,所有农业用地不允许与外籍人士及非居民企业(包括非居民独资企业或非居民持股的企业)交易,包括买卖、转让、租赁、抵押等(总统特许的除外)。外籍人士及非居民企业进行不动产交易需要获得政府的审批。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租赁获得土地使用权,最长租赁期高达99年。

  (九)税收规定

  肯尼亚税务管理部门为肯尼亚税务总局,负责估税、征收中央税和执行税法,是肯尼亚税收的征收、管理、监督部门。肯尼亚主要税种包括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

  (十)要素成本

  肯尼亚2023年水价(商业/工业)为1~50立方米67肯尼亚先令/立方米,51~100立方米76肯尼亚先令/立方米,101~300立方米78肯尼亚先令/立方米,排污收费标准为供水价格的84%逐级上调2个百分点;超过300立方米80肯尼亚先令/立方米。肯尼亚民用240伏,月用电量1~10度12肯尼亚先令/度,月用电量超过10度15.8肯尼亚先令/度。小型工商企业240伏,月用电量少于15000度15.6肯尼亚先令/度。根据肯尼亚政府规定,大型工商企业按高峰及非高峰时段收费,月用电量大于15000度,415伏高峰12肯尼亚先令/度,非高峰6肯尼亚先令/度,月需求量收费800肯尼亚先令/千伏安;11000伏高峰10.9肯尼亚先令/度,非高峰5.45肯尼亚先令/度,月需求量收费520肯尼亚先令/千伏安;33000伏高峰10.5肯尼亚先令/度,非高峰5.25肯尼亚先令/度,月需求量收费270肯尼亚先令/千伏安;66000伏高峰10.3肯尼亚先令/度,非高峰5.15肯尼亚先令/度,月需求量收费220先令/千伏安;132000伏高峰10.1肯尼亚先令/度,非高峰5.05肯尼亚先令/度,月需求量收费220肯尼亚先令/千伏安。月用电量220000度高峰7.99肯尼亚先令/度,非高峰3.995肯尼亚先令/度,月需求量收费200肯尼亚先令/千伏安。2023年肯尼亚炊用煤气平均价格为每13千克煤气罐2709.07肯尼亚先令。2023年,肯尼亚汽油价格184.4肯尼亚先令/升,柴油价格167.7肯尼亚先令/升,煤油价格170.3肯尼亚先令/升。肯尼亚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但普遍缺乏职业培训,熟练技术工人短缺。肯尼亚农业劳工最低工资标准为7544.66~1105.35肯尼亚先令/月,肯尼亚大城市最低工资标准为15201.65~27870.14肯尼亚先令/月。

  (十一)环保要求

  肯尼亚的环保管理部门是环境、气候变化及林业部,负责促进环境和林业资源的保护、恢复、保存、开发和管理,以实现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主要环保法律法规包括《环境管理与协调法1999》《环境影响评估规定》等。

  (十二)社会治安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肯尼亚国内安全形势有所恶化,社会治安总体不佳,武装抢劫及恶性犯罪较多。肯尼亚社会治安案件多发,中国企业项目和公民遭抢劫、盗窃案件时有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十三)主要媒体

  肯尼亚国内媒体市场较发达,拥有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等。肯尼亚通讯社为官方通讯社。肯尼亚全国有5家日报、数十种周报和期刊,绝大部分为私营,主要期刊有《每周评论》《经济评论》等。肯尼亚广播公司是国家广播电视机构,用英语、斯瓦希里语和16种非洲语言广播,目前为肯尼亚规模最大、唯一能使节目覆盖全国的广播电视公司。当地主流媒体对涉中国新闻较为关注,以积极正面报道为主。

  三、中国与肯尼亚关系

  (一)总体情况

  中肯于1963年12月14日建交。2017年5月,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5年4月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肯尼亚共和国关于打造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典范的联合声明》,将两国双边关系定位提升至新时代中肯命运共同体。

  (二)高层互访

  近年来,中国与肯尼亚两国领导人通过会晤、通话、互致贺电等方式保持密切交往。2022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致电威廉·萨莫伊·鲁托,祝贺他当选肯尼亚共和国总统。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肯尼亚总统鲁托。2023年12月14日,习近平主席同肯尼亚总统鲁托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2024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肯尼亚总统鲁托。2025年4月24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肯尼亚总统鲁托。

  (三)经贸关系

  中肯于1978年签订贸易协定,并据此建立双边贸易联合委员会机制。2001年签订投资保护协定,2011年3月成立双边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联合委员会。2024年,中肯贸易总额88.2亿美元;其中,中国自肯尼亚进口2.4亿美元;对肯出口85.8亿美元。中方主要出口纺织服装、钢铁制品、电力和通讯设备、工程机械等,主要进口钛、锆、锰矿砂及坚果、咖啡、茶叶等农产品等。

  四、中国在肯尼亚开展发展合作情况

  (一)总体情况

  中国在肯尼亚援助实施了莫伊国际体育中心、甘波基—塞勒姆公路、玉米粉加工厂、卡通都医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肯雅塔大学国际语言及文化中心、抗疫物资及新冠疫苗、粮食援助等项目。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为肯尼亚培训了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经贸、文化和体育等领域的相关人才。

  (二)重点领域

  中国对肯尼亚的援助聚焦于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人文教育等领域,契合肯尼亚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近年典型项目

  1.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项目

  2016年9月26日,中国援肯尼亚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项目正式交接。项目位于肯尼亚乔莫·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占地面积约300亩,包含科教建筑群、植物园和农业示范区等。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是我国在境外建设的首个综合性科研和教育机构,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现代农业示范等非洲国家关心的问题展开研究,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肯尼亚乔莫·肯雅塔大学董事会主席卡希加衷心感谢中国政府的无私援助并表示,该项目助力肯尼亚科研人才联合培养,促进肯尼亚科技进步,造福肯尼亚乃至非洲人民。

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主体建筑

  2.卡通都医院项目

  2016年3月16日,中国援肯尼亚卡通都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正式交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地上5层(局部配有地下室),包含12个重症监护床位和84个普通病床,配备门诊、急救室、X光和CT室、产科及化验室和药房等。此外,中国还为卡通都医院8名医生和护理人员提供了职业培训。时任肯尼亚总统肯雅塔表示,该项目是两国友谊的“又一见证”。一名怀抱婴儿来看病的母亲表示,新大楼的建成使当地民众可以得到更加及时的救治,中国政府做了一件大好事。

卡通都医院

医护人员做出手势感谢中国援助

  3.肯雅塔大学国际语言及文化中心项目

  2019年1月24日,中国援肯尼亚肯雅塔大学国际语言及文化中心项目正式交接。项目建筑面积约7526平方米,由孔子学院、国际语言中心、文化中心和非洲研究中心四部分组成。肯方感谢中国政府的援助并表示,中心的交接是肯雅塔大学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一个里程碑,项目助力肯雅塔大学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育质量。

肯雅塔大学国际语言及文化中心外观

  4.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项目

  2020年5月29日,中国援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项目正式交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400平方米,包括中国文化展示中心、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等。肯尼亚教育部部长乔治·马果哈衷心感谢中国政府的援助并表示,孔子学院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基础设施,在促进肯尼亚发展中国语言和文化以及深化两国友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新大楼项目为师生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学术交流与沟通,助力两国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与研究。

  5.疫苗援助项目

  2021年9月18日,中国政府援助肯尼亚的新冠疫苗正式交接。肯尼亚卫生部常务副部长苏珊·莫查彻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向肯尼亚提供疫苗并表示,中国援助物资如同及时雨,此举是两国友好关系的例证,该批疫苗有力助力肯尼亚抗击疫情。

  6.抗疫物资援助项目

  2022年10月10日,中国通过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与联合国难民署合作,援助了肯尼亚一批抗疫物资。项目包括医疗手套、N95口罩、护目镜、胶鞋和防护服等。联合国难民署表示,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疫情期间对肯尼亚及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大力支持。此批物资惠及超过50万难民、社区居民以及一线医护和人道主义工作者。

  

  (上述信息摘编自外交部、商务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中国政府网、驻肯尼亚使馆、驻肯尼亚使馆经商处、中国日报、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地质学刊等官方网站或公众号。)

[责任编辑: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