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别概况
(一)基本信息
1.国名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Guinea-Bissau)。
2.地理位置和面积
几内亚比绍地处非洲西海岸,包括比热戈斯群岛等岛屿。大陆部分北接塞内加尔,东、南邻几内亚,西濒大西洋。国土面积36125平方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南为丘陵地带,西南是沿海平原。
3.气候条件
几内亚比绍沿海地区为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内陆则为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分为旱雨两季,每年5月至10月为雨季,高温潮湿;11月至5月为旱季,干燥少雨。年均降雨量从北往南为1500~3000毫米不等。年均气温为27摄氏度,日最高气温39摄氏度,最低气温12摄氏度。
4.地质条件
几内亚比绍由3个构造地层单元构成:最北部呈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中南部和东部是博埃盆地,大面积呈水平状产出的未变质古生代碎屑沉积岩,这些岩石不整合覆盖在前寒武纪基底之上;在西部,约占全国三分之一面积的地区呈新生代的陆架沉积岩。这些岩石平整覆盖在古生代岩上。
(二)人口和行政区划
1.人口、语言和宗教
几内亚比绍人口220万。有27个民族,其中巴兰特族占总人口的27%、富拉族占23%、曼丁哥族占12%。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通用语言为克里奥尔语。45%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原始宗教。
2.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8个省和1个自治区(比绍),下辖36个县,县下设乡镇。首都比绍是单独自治区,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超60万。
(三)政治概况
几内亚比绍实行半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总理为政府首脑。总理、政府成员经议会多数党提名后由总统任命。总统每届任期5年,可连任1次。全国人民议会行使立法权,负责监督国家法律的执行。2020年2月,乌马罗·西索科·恩巴洛就任几内亚比绍总统。本届政府于2023年12月组成,由总理鲁伊·杜阿尔特·德巴罗斯、24位部长以及11位国务秘书组成。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几内亚比绍现有32个政党,多为不设党部的小型或微型组织,主要政党有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民主更替运动—15人小组、社会革新党等。
(四)经济概况
1.宏观经济
几内亚比绍是农业国,为联合国确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工业基础薄弱,粮食不能自给。渔业资源丰富,发放捕鱼许可证和渔产品出口是其主要外汇收入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几内亚比绍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1.9亿美元,人均GDP为1040美元,GDP增长率为5%,通胀率为7.2%。货币为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简称非洲法郎),汇率:1欧元≈656非洲法郎。
2.对外贸易
几内亚比绍主要出口产品为腰果、冻虾、冻鱼等,其中腰果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0%以上。主要进口商品是粮食、燃料、润滑油、运输设备和建材等。主要进口来源国为塞内加尔、葡萄牙、科特迪瓦、中国、意大利等。主要出口对象国是印度、尼日利亚、韩国、意大利、塞内加尔等。2023年,几内亚比绍货物进出口总额8.21亿美元,其中,出口2.33亿美元,进口5.88亿美元。
二、发展合作基础信息
(一)对外政策和受援情况
几内亚比绍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强调外交为发展服务。坚持平等互利、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重视与西非国家和葡语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积极同新兴市场国家合作。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几内亚比绍2023年共接受国际援助7.7亿美元,其中,多边援助5.85亿美元,双边援助1.32亿美元。主要国际援助机构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330万美元)、世界银行(2.16亿美元)、西非开发银行(2.04亿美元)、伊斯兰开发银行(2360万美元)等,主要援助国或国际性非正式组织有巴黎俱乐部(930万美元)、巴西(190万美元)、俄罗斯(150万美元)、安哥拉(4910万美元)、科威特(2890万美元)等。
(二)国家发展规划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主持下,几内亚比绍先后实行了“结构调整计划”“恢复私有制及发展方案”“重债穷国减债计划”“2015—2025发展计划”,旨在取消对市场和价格的官方管制,发展农业和私有经济,实行贸易自由化,紧缩政府财政,减少财政赤字。2020年9月几内亚比绍议会正式通过纳比亚姆政府《2020—2023发展纲要》,将国家资源重点向教育、卫生领域倾斜,发放长期拖欠的公务员工资,同时兼顾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几内亚比绍基础设施发展规划重点项目的资金来源大多数是贷款或援助。
(三)多边及区域发展合作机制
几内亚比绍是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不结盟运动、伊斯兰合作组织、非洲联盟、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法语国家组织、萨赫勒—撒哈拉国家共同体等组织成员国。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几内亚比绍担任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轮值主席国。
(四)财政和债务
2023年,几内亚比绍财政收入目标为3399.7亿非洲法郎,财政赤字680亿非洲法郎,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据几内亚比绍财政部数据,截至2023年底,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2%,其中内债占44.3%,外债占35.8%,外债总额约7亿美元。
(五)交通基础设施
几内亚比绍无铁路,以公路和水运为主,内河和近海航运占有重要地位。公路总长4400多公里,其中二级、三级公路(沥青路面)约550公里。内河和近海航运通航里程达1800多公里。主要港口为比绍港,是全国最大的驳运港、渔港和对外贸易中心。首都比绍附近有奥斯瓦尔多·维埃拉国际机场。
(六)能源电力
几内亚比绍电力设施严重滞后,全国仅有20%的人口可以使用公共电力。除首都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不通市政电,供电设备是柴油发电机组。2020年4月,几内亚比绍审议通过《低成本发展计划》,作为能源领域发展政策,鼓励开发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厂以及加入冈比亚河流域开发组织输变电项目等多种发电形式。
(七)科教医疗
几内亚比绍重视科研及普及工作,设有国家教育与高等教学部,但科技仍处于低级水平。全国主要有小学、中学和技术职业培训学校,国内尚无高等教育机构,学生完成学业后需赴国外就读高等课程。据统计,目前小学生失学率30%,中学生失学率75%,文盲率80%。全国有中心医院2所,省、县级医院16所,40%的人能享受医疗服务。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5年几内亚比绍人均寿命为59岁。几内亚比绍是各类热带传染病肆虐地区,疟疾、霍乱、腹泻及脑膜炎等传染病较为流行。
(八)土地制度
几内亚比绍至今尚未出台土地政策法规,仍沿袭“谁开垦谁占有”的传统习惯,现有大部分土地被私人占用。政府征用土地时会面临土地所有权问题。土地占有者不向国家交纳土地使用税。
(九)税收规定
几内亚比绍已建立起以所得税和增值税为核心的税收体系,主要税种如下:工业税、职业税、房地产税、附加税、销售税、印花税、交易税、燃料税。
(十)要素成本
几内亚比绍水电厂设备老化,年久失修。全国普遍缺电缺水,一般需要自己发电、自己打井取水。汽油价为1.48美元/升,柴油价1.30美元/升。外国企业或项目雇佣当地人员价格为6~60万非洲法郎不等,机械操作手劳动力价格最高。几内亚比绍建筑风格不一,造价也不尽相同。办公楼建筑费用平均为640美元/平方米。几内亚比绍建材价格随进口量的多少波动较大。
(十一)环保要求
几内亚比绍环保主管部门是环境国务秘书处,涉及环保的法律主要有《森林法》《水法》和《自然保护区法》等。环境国务秘书处正起草《环保法》,并拟提交国民议会通过。该法共有40条款项,涉及项目评估和违规罚款等。
(十二)社会治安
几内亚比绍民风比较淳朴、与世无争、安贫乐道。不安因素主要来自外国人员,特别是来自周边国家的不法歹徒在几内亚比绍流窜作案,入室盗窃或光天化日抢夺钱物,已引起几内亚比绍政府高度重视。最近以来,几内亚比绍政府加大了对社会综合治理,但社会治安形势仍不稳定。由于党派纷争,政坛动荡,社会矛盾激化。枪支弹药散落民间,走私贩毒呈上升趋势。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几内亚比绍共发生谋杀案件21起,每10万人比率为1.10。
(十三)主要媒体
几内亚比绍主要媒体包括《前进报》《民主报》《消息报》、几内亚比绍国家通讯社、几内亚比绍国家广播电台、几内亚比绍国家电视台等。几内亚比绍主流媒体对华普遍持友好态度,他们积极宣传中国方针、政策,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增进了中国与几内亚比绍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三、中国与几内亚比绍关系
(一)总体情况
中国与几内亚比绍于1974年3月15日建交。2024年7月,两国政府共同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二)高层互访
近年来,两国保持密切交往,双方领导人多次会晤。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会见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时任几内亚比绍总统瓦斯。2021年6月,恩巴洛总统就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致习近平主席贺函。2024年7月,习近平主席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恩巴洛总统举行会谈。2024年9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恩巴洛总统。
(三)经贸关系
中国与几内亚比绍的经贸合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两国间签有经济技术合作、渔业和医疗合作技术等协定。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3年双边贸易总额6270.4万美元,同比增长13.9%,其中,中国对几内亚比绍出口6270.3万美元,自几内亚比绍进口2000美元。中国主要向几内亚比绍出口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纺织品等,自几内亚比绍进口腰果、芝麻、花生等。
四、中国在几内亚比绍开展发展合作情况
(一)总体情况
自建交以来,中国在几内亚比绍援助实施了国家体育场、板丁码头、司法大楼等大型标志性项目,以及萨芬公路、中几比绍友谊医院、农业技术合作、太阳能路灯、抗疫物资和疫苗、农机物资、办公设备、粮食、药械、援外医疗队等小而美、惠民生的项目。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为几内亚比绍在政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领域培训人才。
(二)重点领域
中国对几内亚比绍援助涵盖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农业等重点领域,为促进几内亚比绍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近年典型援助项目
1.国家体育场项目
中国援几内亚比绍国家体育场项目于1987年建成,后一直由中国专家进行技术维护,是两国传统友谊的象征之一。2011年至2013年,中国援助几内亚比绍对该体育场进行了修缮。2021年,中国政府又向该体育场紧急援助了80盏体育场高塔照明射灯及其配套设施。几内亚比绍青年与体育国务秘书迪亚斯称赞国家体育场极大地便利了几内亚比绍申办在非洲举行的国际体育赛事。
几内亚国家体育场
2.板丁渔业码头建设项目
2023年5月,中国政府援助的几内亚比绍板丁渔业码头项目正式移交。该项目内容包括:建设一条308米长的南北防波堤和一座50米长的趸船浮码头,改造416米长的原引堤及护岸,港池疏浚27.7万立方米,建设水塔和渔货交易棚,并完善道路、污水处理系统等相关配套设施。几内亚比绍总统恩巴洛称赞板丁渔业码头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板丁渔业码头全景
3.农业技术援助项目
自1998年起,中国援几内亚比绍农技专家组就扎根于巴法塔地区,迄今已派驻超过230名专家,他们在当地进行水稻良种选育和高产栽培示范、组织水稻种植技术和农机维修保养技术培训等。其间,还帮助几内亚比绍修建了卡兰塔巴农场在内的3个农业技术核心示范区和5个村级示范点。20多年来,中国援几内亚比绍农技专家组引进和选育30多个水稻品种。包括巴法塔在内的三个地区,水稻产量从每公顷1.4吨提高到4.9吨,示范区内产量平均每公顷达8.5吨、最高产量每公顷达10吨,带动几内亚比绍全国水稻种植面积从6万公顷增加到10万公顷。中国对几内亚比绍农业援助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入中国对非农业援助的成功典型案例。
农技专家为当地村民送种送肥送技术
农技专家指导当地农户水稻插秧
对于两国农业合作,恩巴洛总统这样评价,“得益于中国的支持,一年中,我们在旱季种一次水稻,在雨季种一次水稻。在农业领域,我们从中国学到了很多经验”。47岁的阿帕拉果夫村村民阿果斯朵在中国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一亩地收获的稻谷从不足150公斤提高到550公斤。丰收的阿果斯朵买了摩托车,换了智能手机,还为4个孩子添置了新衣服。他由衷地表示:“我爱中国专家,是他们让我脱贫,让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4.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2020—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向几内亚比绍政府提供了抗疫物资与新冠疫苗,为几内亚比绍政府抵抗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持。2019年、2023年、2024年,中国向几内亚比绍紧急提供多批粮食援助,有效帮助几内亚比绍政府应对粮食危机,保障民生与经济发展。
中国政府援助的新冠疫苗
中国政府援助的大米
(上述信息摘编自外交部、商务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华网、中国领事服务网、驻几内亚比绍大使馆、中国农业发展集团、中国有色金属报、中国日报网、广州日报等官方网站或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