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举行2025年季度例行记者会(全文稿)

2025-10-15 22:17:46 来源: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2025年10月15日

  《中国妇女报》记者:全球妇女峰会顺利闭幕,习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支持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能否介绍国合署在举措落实方面将开展什么工作?

  李明:5年前,习近平主席亲自提议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10月13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妇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创造者、推动者、传承者,推进妇女事业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提出共同营造有利于妇女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共同培育推动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共同构建保障妇女权益的治理格局、共同书写促进全球妇女合作的崭新篇章等四点建议,宣布一系列支持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这是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胸怀天下,为全球妇女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将有力推进全球妇女发展和进步事业,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下一步,国合署将全力落实习近平主席宣布的国际发展合作和对外援助相关举措。关于“提供1亿美元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额度,同国际组织合作实施促进妇女和女童发展合作项目”,国合署将进一步深化与联合国妇女署、儿童基金会、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合作,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网络、平台优势,更好推动全球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性别平等和妇女、女童发展。关于“以妇女和女童为优先受益对象,在民生发展领域援助1000个‘小而美’项目”,国合署将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减贫、医疗、教育、文化等民生工程项目合作中着重体现性别平等原则,以妇女和女童作为优先受益对象,支持、推动全球南方共同提升妇女权益保障能力。关于“邀请5万名女性来华交流研修”,国合署将充分利用全球妇女发展合作交流培训基地等重要平台加强经验共享,为发展中国家女性提供减贫、教育、卫生、管理与领导力等最紧迫领域的培训项目,提升女性自主发展能力。关于“设立‘全球妇女能力建设中心’,同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妇女领域能力建设等发展合作”,昨天下午,国合署已会同全国妇联,在中华女子学院为“全球妇女能力建设中心”揭牌,这是中方与国际社会共同加快落实习近平主席宣布的全球妇女发展举措的务实活动;国合署与全国妇联将共同开展多双边妇女领域国际交流与能力建设合作,与联合国妇女署等国际组织探讨开展三方发展合作,开展妇女国际发展合作领域相关课题研究等。

  此外,值此盛会召开之际,国合署精心编撰并发布了《国际发展合作的中国实践》(第7期)——“妇女赋能与发展”篇。这本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在妇女领域国际发展合作的理念、实践、进展、成效、展望,聚焦中国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惠及发展中国家妇女和女童的有关举措和成效,展现1995年北京世妇会召开三十年来,中国为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与进步所作贡献和生动实践成果,内容十分丰富。这也是国合署在举措落实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天我们在会场准备了《国际发展合作的中国实践》(第7期)的中英文版,欢迎各位记者取阅。

  《人民日报》记者:上合组织天津峰会9月初圆满落幕,习近平主席在会议上宣布了多项援助举措。请问国合署将如何落实有关举措,继续推进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发展合作?

  李明: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4年来,始终秉持“上海精神”,不断成熟壮大,成功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契合各方需求的区域合作道路,树立起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天津峰会是上合组织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也是成果最为丰硕的一次峰会。其中,在国际发展合作领域,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宣布,中方计划在有需要的成员国实施1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今年年内向成员国提供20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未来5年,向成员国提供1万个人力资源研修培训名额。

  我们同上合组织有关成员国的主管部门积极探讨投入少、见效快、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加快推进立项和实施工作。峰会前后共签署包括援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设施设备、援乌兹别克斯坦挖泥船二期、援吉尔吉斯斯坦别迭里口岸基础设施等项目的立项换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谅解备忘录等10余项合作文件,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相结合,将为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有关成员国签署相关政府间协议,同白俄罗斯签署中白发展合作路线图(2025-2030),后续在援款框架下同外方主管部门探讨实施发展合作项目,有关资金安排将向“小而美”民生项目倾斜,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帮助解决受援国百姓最急难愁盼的问题。

  我们长期以来积极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分享中方经济社会各领域能力建设经验,取得良好成效。未来5年,我们将继续在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下每年向上合组织国家提供2000个各领域研修培训名额,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为上合组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新华社记者:当地时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由中方主办的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并致辞,宣布支持联合国事业、促进全球发展的多项措施。请问国合署负责落实哪些措施?有何计划?

  李明:9月23日,李强总理在联合国总部出席中方主办的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并致辞。李强总理全面阐述了中方愿同各方进一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加快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重振全球发展事业的政策主张,提出加大全球资源投入的务实举措,向全球发出持续聚焦发展、全力推动发展、携手做大发展蛋糕的真诚呼吁。与会各方赞赏中方就贸易、数字能力、人工智能、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等领域宣布的新举措,愿共同深化全球发展倡议合作,携手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合署署长陈晓东陪同李强总理出席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并在随后的互动对话环节围绕“落实2030年议程务实举措”作主题发言。

  作为中国政府归口管理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的部门,国合署积极推动落实李强总理宣布的国际发展合作举措:一是未来5年,开展20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国合署将综合运用双边援助资金、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等方式,聚焦全球发展倡议八大重点领域,对接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战略和迫切发展需要,开展“小而美”民生项目,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实现公平、普惠、包容、可持续发展。

  二是开展200个海洋发展合作项目,支持小岛屿国家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气候变化、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消耗,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生态不分国界,地球家园需要共同守护。我们将聚焦蓝色经济、防灾减灾、应对气变、能力建设、数智海洋等领域,开展海洋发展合作项目,支持小岛屿国家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同有关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合作开展更多卫生项目。我们将在艾滋病、疟疾、心脏病、结核病防治以及公共卫生管理、妇女儿童营养健康等领域开展更多卫生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公共卫生体系韧性,共同应对全球卫生挑战。

  四是在全球发展资金库项下设立“数字能力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南方”品牌项目。近年来,中国积极分享科技创新成果,推进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等,帮助全球南方国家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我们将动员国内外合作伙伴资金,孵化更多品牌项目,加强同全球南方国家分享数字知识、科技成果和技术应用。

  总台央视记者: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外方嘉宾政要中,有不少来自全球南方国家的领导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曾经鼓舞了世界上遭受侵略和压迫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现在中国发展起来了,更把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发言人能否介绍中方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发展的政策考虑以及具体举措?

  李明:中国作为全球南方天然成员,始终致力于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加强协作、共谋发展,始终坚持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不干涉他国内政,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重信守诺、务求实效,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中国积极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验,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坚持聚焦民生、授人以渔,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帮助有关国家改善经济社会民生和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全球南方”共同发展繁荣。

  一是积极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新建、扩建、修复一批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建项目,强化互联互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国-马尔代夫友谊大桥、援马达加斯加“鸡蛋路”等标志性项目广受赞誉。

  二是与全球南方国家分享精准扶贫、农业发展等领域经验,杂交水稻远播五大洲近70国,推动非洲多国水稻产量从每公顷2吨提升到7.5吨,极大缓解粮食紧缺问题。菌草技术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成为当地“致富草”和“幸福草”。

  三是帮助全球南方国家改善民生福祉,鲁班工坊、援外医疗队、“光明行”等“小而美”民生援助品牌广受赞誉。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设立以来,中方已与20多个国际组织在60个南方国家实施了190多个项目,涵盖粮食、医疗卫生、妇幼健康、职业培训等多个领域,受益人数超过3000万。

  四是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加强能力建设。我们通过来华研修、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境外培训、派出高级技术专家等形式,为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50多万各类发展人才,助力全球南方国家实现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我们愿与全球南方国家携手共进,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创美好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日报》记者:近期先后发生阿富汗地震、巴基斯坦洪灾等一系列灾害,中方提供了怎样的紧急援助?

  李明:习近平主席于9月1日在天津主持“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时,向阿富汗地震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和灾区人民表示慰问。国合署第一时间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宣布向阿方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地震救灾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包括帐篷、毛毯、雨布、食品等灾区急需物资。

  首批物资已于9月7日由中国空军两架运-20飞机运抵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第二、三批物资分别于9月11日、13日运抵喀布尔,后续批次物资正在组货或运输中,将尽快交付阿方并运往灾区。此外,中国驻阿富汗使馆、在阿中资机构和华侨华人协会已筹集价值约合35万元人民币的善款和救灾物资转交阿方,中国红十字会也向阿富汗红新月会提供了2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现金援助。

  巴基斯坦洪灾发生后,为支持巴方应对灾情,中方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向巴方提供200万美元紧急援助。为进一步帮助巴方救助受灾民众和灾后重建,中方追加提供的包括救生衣、帐篷、睡袋、毛毯等在内的首批抗洪救灾紧急援助物资已于9月28日上午抵达当地,第二批物资已于10月4日启运,剩余物资将以海运方式运抵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后续中方愿视巴方需要继续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我们相信在阿、巴政府领导下和包括中方在内的国际社会共同帮助下,阿富汗人民和巴基斯坦人民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灾害,重建美好家园。

  总台央广记者:全球发展倡议与最近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有什么关系?

  李明: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是继三大全球倡议之后,中国向世界贡献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也是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的最大亮点,一经提出就得到与会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的欢迎和支持,也必将得到国际社会更加积极的响应和更加广泛的认同。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各有侧重,并行不悖,分别从发展、安全、文明、治理四个维度,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彰显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担当作为。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我们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同联合国及各方加强协调,共同一体落实好四大全球倡议,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关注到,李强总理上个月底在纽约会见了美国盖茨基金会主席比尔·盖茨。盖茨提及基金会期待进一步加强对华关系,在全球健康领域特别是面向发展中国家开展更多实质性合作,共促全球发展事业。请问双方是否有具体举措和考虑?

  李明:国合署与盖茨基金会保持交流合作关系,在应对全球健康挑战、改善发展中国家民众健康福祉等方面合作潜力较大。双方已正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并设立联合工作小组,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如,国合署与盖茨基金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合作开展的“冈比亚加速消除疟疾项目”已顺利落地实施,取得阶段性进展,为冈比亚人民的健康生活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上述合作不仅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负责任态度,也是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成功范例。

  下一步,国合署将全面落实李强总理与盖茨先生会见共识,与盖茨基金会深挖合作潜力、拓展伙伴关系。双方将继续围绕抗疟、消除脊灰等卫生健康议题,以及扶贫、农业发展、应对气变等领域,在非洲、亚洲等国家探讨实施第三方项目合作,创新融资合作模式,以务实行动实现早期收获,共同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责任编辑:刘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