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对外援助情况综述

2018-10-16 13:06:14 来源: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医疗卫生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领域之一。2010年至2012年,通过援建医院、提供药品和医疗设备、派遣医疗队、培训医疗人员、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开展疾病防治交流合作等形式,中国支持受援国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疾病防控水平,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

  援助设施和设备。中国援建约80个医疗设施项目,其中包括综合性医院、流动医院、保健中心、专科诊疗中心、中医中心等,有效缓解受援国医疗卫生设施不足的问题。同时,中国向受援国提供约120批医疗设备和药品物资,包括多普勒彩超仪、CT扫描仪、全自动生化仪、母婴监护仪、重要手术器械、重症监护检测仪、核磁共振仪等高端医疗设备,以及防治疟疾、霍乱等疾病的药品。

  派遣医疗队。中国对外派遣55支援外医疗队,累计3600名医护人员,在受援国近120个医疗点开展工作,培训当地医护人员数万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受援国医疗服务供需矛盾。在援外医疗工作中,医疗队员通过观摩示范、专题讲座、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积极培训当地医务人员,内容涉及疟疾、艾滋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防治,病人护理以及糖尿病、风湿病治疗等领域,针灸、推拿、保健、中医药等中国传统医学。三年中,100多名中国医疗队员因贡献突出获得受援国颁发的勋章。

  开展“光明行”活动。中国通过政府与民间渠道并进的方式积极开展“光明行”活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治疗更多眼病患者。从2003年起,中国先后派医疗队赴朝鲜、柬埔寨、孟加拉国、越南、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为当地眼科疾病患者免费实施治疗。2010年11月,中国“光明行”医疗队首次赴非洲,为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苏丹等国千余名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

  提供传染病防控援助。三年中,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无偿提供了60批抗疟药、甲流疫苗及霍乱疫苗,并开展传染病防治培训,以上援助项目累计金额近2亿元人民币。2007年,中国与科摩罗启动青蒿素复方快速控制疟疾合作项目,使科摩罗莫埃利岛的疟疾发病率较同期下降90%。2010年至2012年,在进一步巩固已开展灭疟项目成效的同时,中国在科摩罗昂儒昂岛推广灭疟项目。

  (节选自《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

[责任编辑: 张茵 ]
03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9722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