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举行我国抗疫援助及国际发展合作新闻发布会(全文稿)

2021-10-26 22:51:18 来源: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2021年10月26日上午,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罗照辉署长和张茂于、周柳军、邓波清副署长出席,介绍我国抗疫援助及国际发展合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全文稿如下: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先生,副署长张茂于先生、周柳军先生、邓波清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中国抗疫援助及国际发展合作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下面,我们首先请罗照辉先生作介绍。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同各位见面。这是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成立三年多来举行的首场新闻发布会。感谢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国援外事业的关注,对我署工作的支持。也感谢国新办邀请我们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大家知道,昨天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在这一历史性事件中,援外工作发挥了独特作用。在23个支持我国的共同提案国中,22个是我国的受援国。这是我国援外事业“昨天”的一个缩影和光荣。

  当前新冠疫情蔓延起伏,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中国不仅实现抗疫与经济恢复“双领先”,而且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长、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去年,我国向150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大批防疫物资。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向106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5亿剂疫苗,为防控疫情,引领抗疫合作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援外事业“今天”的一道彩虹和骄傲。

  我国援外事业已走过71年光辉历程,承载浓浓情谊,结出累累硕果。从坦赞铁路到喀喇昆仑公路,从杂交水稻到菌草种植,从青蒿素到新冠疫苗,都是“中国援助”的靓丽名片和见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辉煌篇章。迄今,中国已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援助,包括实施数千个成套和物资援助项目,开展上万个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员40多万人次。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一代代援外人、援外战线各部门的接续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事业在既有基础上,开辟新前景,取得新成就。

  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理念持续创新。习近平主席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相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提出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亲诚惠容等重要理念,为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提供了战略引领和根本遵循。

  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机制日臻完善。三年多前,中国政府专门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为促进对外发展合作提质升级提供了重要机制保障。我们还专门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成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贡献显著扩大。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系列峰会等双多边场合打出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举措,为推进全球抗疫、促进南南合作、破解发展难题、重塑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在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和灾难面前,“中国援助”也从未缺席。近期我们援助重点在疫苗和抗疫物资。一些常规项目也未停工。特别是一些涉及民生项目,考虑到连续性,受援国迫切需要,我们克服很多困难继续干。项目的安全问题、反腐监管问题,都是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关注重点。很多援外培训项目,我们也改为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继续进行。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对外援助,首先是为了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人类共享一个地球,相互依存、命运与共。习近平主席把握时代脉搏,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并与中华传统文化天下大同、兼济天下理念相结合,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援外是朝着努力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也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在人类进步事业中的崇高体现。

  第二,是为了巩固深化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扩大朋友圈,谋求共同繁荣发展。当前国际形势并不太平,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纷争从未停歇。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开展对外援助,引领南南合作、凝聚发展共识、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上升。

  第三,是为了服务国内经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援外在帮助受援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有效带动我优质产品、先进技术、行业标准走出去。援外对带动我与受援国贸易投资合作,深化我与世界各国全方位交往,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作用更加突出。

  第四,是为了回馈国际社会善举。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学习党史知道,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建党提供了无私帮助。马林、白求恩、柯棣华等众多国际友人远道来华。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都得到国际社会支持。2008年,巴基斯坦朋友宁愿吃糠咽菜,也要来汶川支援抗震救灾。与此同时,我们赠人玫瑰,不求回报,但也满手留香,收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和倾情相助。在今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西方借涉疆、涉港问题对我无端攻击,90多国为我仗义执言,就是鲜活例证。

  援外要处理好“赠玫瑰”与“留余香”的辩证关系。赠不赠、赠什么、什么时候赠,是有意栽花汲取余香,还是无心插柳享受余香,都值得认真思考。我国援外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取得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多重效应,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将继续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引领,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以正确义利观为原则,以服务总体外交、共建“一带一路”为使命,继续兼顾双边与多边,结合硬援助与软援助,统筹无偿与优贷,注重项目实施与监督评估,不断开创援外事业新辉煌。我们在传统双边援助基础上,加大与西方国家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探讨开展多边合作、三方合作等;在开展成套项目的同时,注重授人以渔,推动人力资源培训和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将无偿援助与优惠贷款等组合使用,降低项目融资成本;加强项目全链条监管,防范廉政风险,提高项目质量,并注重项目后期评估,确保援外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寿小丽:

  谢谢罗照辉署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对外援助是从周边友好国家开始起步的,疫情期间,我们对周边国家进行了哪些援助,取得的效果如何?谢谢。

  罗照辉:

  四邻不靖,中国难安。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本,发展繁荣之基,是中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优先方向。

  去年我国疫情暴发后,周边国家纷纷伸出援手,上演了一幕幕“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人间大爱。2020年初,柬埔寨首相洪森、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逆行访华,蒙古总统巴特图勒嘎带着3万只活羊支持武汉抗疫。一位在北京念书的蒙古国小朋友拿出999元压岁钱,分别捐给武汉等三地疫情严重地区。这些善举令我们动容。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周边疫情骤起,我们在习近平主席亲自领导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协调下,在王毅国务委员直接指挥下,与外交部、商务部、卫健委等部门密切协作,立即开展紧急人道主义救援。一是急人之所急。紧急人道救援重在抢抓时间,急事急办。同时,援外也有自身程序,遇到急事难事时,要创新思维,特事特办。今年4月底,南亚、东南亚地区疫情大幅反弹。我们及时启动周边“抗疫紧急支持计划”,克服货源紧缺、排产紧张等困难,协调各方,紧急向尼泊尔、阿富汗、老挝、柬埔寨、缅甸、斯里兰卡等多国提供氧气瓶、制氧机、呼吸机等救急物资。几天内,就协调向老挝派出医疗专家组,向尼泊尔送去抗疫物资。

  二是软硬件援助兼顾。疫情开始后,我们以多种方式,包括提供各类医疗物资、疫苗、派遣医疗专家组、举办视频经验交流会,以及成立南亚抗疫物资储备库等方式,助力周边国家抗击疫情。我国率先抗疫成功,为世界积累了经验,赢得了时间。周边国家对我抗疫软硬援助翘首以盼。我们没有让他们失望。迄今,我国已向周边2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多批次抗疫物资,包括核酸检测试剂、防护服、口罩、红外测温仪、制氧机、呼吸机、氧气瓶、ICU 病床等;提供新冠疫苗10批次共计近8千多万剂;派出医疗专家组10余批次;举办视频交流会上千场。

  三是防疫关口前移。与缅甸接壤的边城瑞丽去年以来曾三度封城。我们开创性地开展对缅救援,与缅方协商,与各部门紧急协调,通过云南地方定向向缅甸北部地区提供疫苗和抗疫物资,将防疫关口前移,构筑有效的中缅北部边境防疫带,缓解了缅北疫情,有力策应了国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大局,防疫、外交、政治效果均佳。

  四是深化睦邻友好。对周边紧急施援仍在进行中。“烈火炼真金,患难见真情”。中国对周边国家的紧急抗疫援助及时、高效,一是为相关国家及时控制疫情、保护生命安全、降低物质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为我国疫情防控作出贡献;三是使我国同周边国家双边关系、民间友好得到升华;四是我国的无私援助也与某些大国冷对他国疫情形成鲜明对比,在地缘战略博弈中为我加分。多国政要到机场出席抗疫物资交接仪式,带头接种中国疫苗。媒体称中国疫苗为“及时雨”,网民纷纷点赞中国援助。我们为此感到欣慰。近两年来,我的同事们经常加班加点,忘食废寝,以非凡毅力应对超常事态,多次得到国务院主管领导肯定。

  北京青年报记者:

  我想问一下,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对非洲、拉美和南太地区的援助有什么进展?今后还有哪些举措?谢谢。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周柳军:

  中国和非洲、拉美、南太传统友谊深厚,命运休戚与共,可以说是发展道路上的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我们认真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积极在非洲合作论坛、中拉论坛等框架下,开展卫生、农业、教育、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中拉命运共同体。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大家知道,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我们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多重冲击,为受疫情影响的非洲国家和非盟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主要在这样一些方面。

  第一,开展抗疫合作。我们第一时间启动并提供了120余批检测试剂和呼吸机等抗疫物资,向50个非洲国家和非盟提供疫苗援助,向非洲17国派出了抗疫医疗专家组。

  第二,支持经济恢复。我们立项实施了近400个各类援助项目,同时克服疫情影响,我们有近万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和中国医疗队医护人员坚守岗位,上百个援助项目正在积极实施,为非洲国家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三,推动项目合作。我们全面推进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大行动”举措。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克服了疫情等各种困难,在去年底提前开工建设。援塞内加尔的妇幼医院,毛里塔尼亚国家医院传染病专科门诊楼等项目顺利竣工并移交使用。这样一些医疗重点卫生项目为非洲国家抗击疫情发挥了积极作用。中方在产业促进、健康卫生、和平安全、绿色发展、贸易促进、人文交流等六大领域宣布的各50个援助项目,这一系列的项目都将于近期全部完成。

  第四,落实债务减免,帮助非洲国家减轻债务负担。

  第五,加强能力建设。为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人才、各类人员25000多名,我们在40个非洲国家的45所医院开展合作交流,提供指导并分享经验。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由衷感谢并称赞中国的援助是雪中送炭,中国是非洲真正的朋友。

  刚才,媒体朋友问到中国对拉美国家和南太平洋岛国的援助,也同样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我们实施了一大批交通运输、农牧渔业、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等领域的援助项目,培训了5万多名各领域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有力支持了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们第一时间向有需求的国家提供抗疫物资援助和疫苗援助,现在已经提供了53批抗疫物资,对有关国家提供了28批疫苗。我们组织中国专家同各国召开专题视频会,进行线上远程视频交流,积极落实20国集团缓债倡议,为缓解相关国家的债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在进一步深化抗疫合作的同时,聚焦公共卫生、贸易促进、互联互通、减贫惠农、数字创新、绿色发展、和平安全、能力建设等领域,推动小而美、惠民生、见效快的项目,实施“授渔计划”,将援助的成果真正惠及受援国的民众,携手并肩早日战胜疫情,加快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非洲国家债务的。中国认为什么是解决非洲国家债务问题的最好办法?第二个问题,中国是否考虑加入巴黎俱乐部?

  周柳军:

  我继续回答关于非洲国家债务和加入巴黎俱乐部的问题。

  非洲债务备受关注,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很复杂,既有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也有保护主义抬头、主要储备货币升值等外部原因。近两年来,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非洲债务问题更加凸显。中国历来高度重视非洲国家面临的债务压力,我们在对非融资合作方面始终尊重非洲意愿,立足非方需求。我们在提供无息贷款、优惠贷款时,充分考虑非洲国家受援国的负债情况和偿还能力,工作中坚持依法依规、公开透明,从不谋取政治私利。

  我们在对非合作过程中,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合作理念,通过友好协商方式,处理对非借贷、缓债等问题。中非命运与共,并肩应对疫情带来的困难。习近平主席会同非洲有关国家领导人共同召开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宣布支持非洲有关国家发展和缓减债等系列重要举措。中方积极推动并全面落实G20缓债倡议,已经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了缓债倡议或达成共识,免除所有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重债穷国、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国家,截至2020年底到期的无息贷款债务。

  我们认为,解决非洲的债务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让非洲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中非合作历来是南南合作的标杆,也被公认为是国际对非合作的典范。据我们不完全统计,中国已经在非洲修建了超过6000多公里铁路,6000多公里公路,近20个港口、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应了中国的一句话,叫“要致富,先修路”,为非洲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我们还援建了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场馆和170多所学校,疫情期间仍有众多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非洲坚守岗位,保障中非重点合作项目安全运行,为非洲国家复工复产提供有力支持。

  我前面说了,非洲债务备受关注,各方也有不同的一些议论和看法。同时,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有媒体炒作称中国贷款制造了“隐性债务”陷阱。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完全是伪命题。已经有许多西方和亚非国家的政府、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调查,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因中国贷款掉入债务陷阱。事实和数据也充分揭露了“中国制造了非洲债务陷阱”的说法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意在离间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我想中国对非洲的支持,最有发言权的是非洲各国政府和老百姓。

  关于您提的第二个问题,中国是否加入巴黎俱乐部这件事。中国目前不是巴黎俱乐部成员,但是我们以非成员国的身份参加了部分巴黎俱乐部活动,同巴黎俱乐部各成员国的沟通也非常顺畅。

  下一步,中方将坚持“共同行动、公平负担、个案处理、多边共识”的多边债务处理原则,加强同各方沟通合作,携手帮助非洲国家应对债务问题,并与非方一道加紧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各项成果,加快推进符合非洲各国发展急需的合作项目,进一步增强非洲经济内生动力。同时,在这里我们也呼吁,发达国家、多边金融机构和私人债权方,大家言行一致,多做有益于非洲国家等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事。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优势互补,真心实意支持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的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请问中国政府开展抗疫对外援助的整体情况以及下一步的计划?中国的疫苗援助对受援国发挥了哪些基础作用?与美西方的疫苗援助相比我们有哪些特点?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

  谢谢记者朋友。去年3月份,我也是在这个地方代表国合署向大家介绍抗疫援助的情况,到现在一年半过去了,疫情还在全球肆虐。我今天查了一个数据,到目前为止,全球累计确诊的病例已经超过2.44亿,累计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496万,病死率达到2%。所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世界各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相互帮助,共克时艰。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我国取得抗疫斗争和经济恢复“双领先”,同时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我在这里举几个数字,跟大家报告一下。

  去年我们在物资援助方面,先后涉及到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我们援助的既有口罩、防护服等大量的抗疫物资,也有呼吸机、氧气瓶等大量的医疗物资。我们既援助了大量的核酸检测试剂,也援助了大量的检测设备,还向34个国家派出了37支医疗专家组,组织开展了近千场技术指导,和各国分享抗疫的经验。我们还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了5000万美元的现汇援助,向联合国机构和其他相关国际组织提供了5000万美元的援款。

  今年,我们坚决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将中国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向106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15亿剂疫苗。多国元首向习近平主席致谢,认为中方的宝贵支持和帮助是“患难见真情”的生动写照,树立了抗疫国际合作典范。30多国的总统、总理到机场迎接,出席疫苗援助的交接仪式,还有10多位外国国家领导人带头接种中国疫苗。国际媒体广泛报道,形象地将中国疫苗称为“及时雨”。

  现在在国际上也有一种声音,就是质疑中国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说,不光是刚才我提到的,有这么多国家元首高度重视、欢迎中国疫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注意到中国疫苗的安全性和广泛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从科学的角度看,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中国国药和科兴疫苗列入紧急使用名单,这是国际权威组织从专业角度给予的认可。从实践看,一是中国国内大范围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充分验证。二是国际上对中国疫苗充满信心。国际科学研究和各国的临床数据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们看了一些材料,汇总了几个典型的数据,比如在斯里兰卡,95%的人群在接种两剂中国国药疫苗以后产生抗体,81.25%的人群可以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国药疫苗对变异毒株德尔塔株有效,多米尼加接种中国科兴疫苗后感染率仅为0.04%,印度尼西亚接种中国疫苗的医务工作者96%免予住院、94%免予感染。可以说,中国对外援助和出口的疫苗为世界各国建立了免疫屏障,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好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承诺,今年我们将努力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向发展中国家再无偿捐赠1亿剂疫苗,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推进疫苗国际合作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请问,我国对外援助工作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全球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哪些作用?谢谢。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张茂于:

  气候变化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警钟,中国深切认识到这一点。习近平主席在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宣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展现了中国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援外工作认真落实气变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积极参与应对气变国际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气变挑战。近8年来,我们共实施应对气变援外项目200多个。其中,减缓气变类项目大约70个,这里包括巴基斯坦国会大厦太阳能供电项目、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河岸绿色发展项目等。适应气变类项目大约有150个,包括应对尼泊尔洪灾、斐济飓风、莫桑比克热带气旋等。我们还组织开展了80余期气变主题研修班,培训了近2000名相关人才。

  下一步,援外工作将把推动绿色发展作为重点之一,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变能力。一是强化项目支撑,积极开展气变环保项目,做优做精光伏、沼气、水电站等清洁能源和防治荒漠化的项目。二是突出环保因素,加强援外项目环保、气变因素的评估,推动成套项目向“气候友好型”转型。三是加大资金配合,加强南南合作基金,与澜湄合作专项基金、中非发展基金、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加强央地协同,发挥云南、西藏等边境省份区位优势,在跨境水资源管理、自然保护地建设等方面向周边国家提供援助。五是开展经验交流,支持发展中国家采取实际行动,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鼓励绿色复苏、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头。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一些海外舆论认为,中国的对外援助不够透明,请问中国政府在提高对外援助透明度方面有何举措?谢谢。

  周柳军:

  中国的对外援助始终是开诚布公的。我特别强调,像今天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罗照辉署长带领班子集体出场、主动发布,和媒体朋友互动交流,这正说明我们高度重视援外的宣介,提高透明度。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在联合国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重大的国际场合阐述中国对外援助的政策理念、总体情况和重大举措。

  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发布白皮书的方式,全面介绍对外援助的情况。第一本白皮书是2011年,中国政府首次发布,对中国对外援助的政策、资金、方式、分布、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介绍。2014年,我们又发布了第二本对外援助白皮书,这本白皮书对2010年到2012年三年间的援助资金、援助方式、援助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全面、客观介绍。今年1月份,国合署成立3周年,借此契机,我们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围绕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关注,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理念和政策主张,反映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的积极贡献,积极主动地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

  我想强调的是,国合署成立以后,我们在第一时间开通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欢迎各位媒体朋友访问浏览,国内外公众获取中国援外信息的渠道是畅通的。今后我们将继续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介绍对外援助的情况,及时公布有关的信息和数据。再次感谢大家关心、关注和支持。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近期,国合署接连举办了纪念中国援外70周年、菌草援外20周年、南南基金和南南学院成立5周年等一系列公共外宣活动,引发媒体和国内民众广泛关注。请介绍一下相关活动的背景和意义。谢谢。

  罗照辉:

  很高兴你关注了我们这几场活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集体学习,号召讲好中国故事。为此,我们主动设计,以纪念援外70周年为切入点讲新中国援外史,宣传党的援外事业辉煌成就,凸显党的初心使命;纪念菌草援外20周年,宣传援外重要品牌,突出习近平主席为此所作重大贡献;纪念南南基金和南南学院成立5周年,聚焦援外领域多边合作,引领多边主义。

  菌草技术发源于中国,是中国将减贫脱贫经验应用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20年前,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主席作出重要批示并亲自推动,使菌草技术作为官方援助项目首次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落地。以此为发端,菌草带着中国人民的大爱和友谊奔向世界,开启造福人类之旅。20年来,中国共举办270期菌草技术国际培训班,为106个国家培训1万多名学员。“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的菌草技术已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给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绿色就业机会。小小菌草成为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座上宾”、民众的“致富草”,也折射出中国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携手各国共同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成功实践。

  2015年,习近平主席宣布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第二年即开始运行。5年来,南南基金与联合国等10多个国际组织密切合作,在50多个国家实施了100多个民生项目,受益人数超过2千万人。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从促进妇幼健康到解决难移民危机,南南基金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了切切实实的贡献。5年来,南南学院招收近60个国家200多名硕士和博士学员。他们都变成了一颗颗金色的种子,与中国分享发展经验和理念,长出适合本国的发展果实,造福本国人民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各方共同支持下,基金和学院现已成为中国致力于南南合作事业的重要公共产品,成为发展中国家推进南南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国际品牌。

  习近平主席为上述纪念活动分别发来贺信,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和政府对南南合作的高度重视,以及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推动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决心。这些活动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包括联合国和相关国家朝野、媒体的高度重视和参与。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发展事业带来巨大挑战,我们将坚定信心勇气,坚持行动导向,继续做好南南学院、南南基金、菌草技术等接地气、惠民生项目,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贡献力量。谢谢各位。

  凤凰卫视记者:

  近期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项目面临腐败丑闻、违反劳工规定、环评风险和公众抗议等重大执行挑战,东道国对“一带一路”的热情已经减退。请问,对此有何评论?另外在助力共建“一带一路”方面,中国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谢谢。

  罗照辉: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习近平外交思想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最重要的平台就是“一带一路”。最近,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昨天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会见的时候,联合国对这个倡议表示高度赞赏,将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这个问题也受到各方关注,请我的同事邓波清副署长回答。

  邓波清: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重要实践平台,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参与。我们统计了一下,到现在为止,中国已经同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建立了90多个双边合作机制。

  我们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致力于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无论是“一带一路”合作蓝图,还是“一带一路”具体合作项目,我们都是各方参与、公开透明、平等协商,对腐败现象“零容忍”。近日,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国际发展合作署的重要职责。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宣布了一系列重大援外举措,包括向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随着这些举措的全面落实,对外援助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综合效应持续彰显。

  疫情暴发以来,有些项目受了一些影响,但是帮助共建国应对疫情、重启发展进程是中国责无旁贷的重要行动。在疫情暴发的危难时刻,中国挺身而出,为全球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了中国动力。共建“一带一路”不但没有按下“暂停键”,反而逆势前行,各国参与“一带一路”热情依然高涨,携手推进全球发展合作事业意愿依然强烈。在疫情期间,我们注意到,中老铁路、匈塞铁路等一系列重大项目,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欧班列全年开行数量和货物运量同比增长50%和56%;中国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8.3%。

  我们将继续坚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力所能及地为有需要的共建国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帮助,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请问国合署现在对于同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发展援助领域开展三方合作是什么态度?谢谢。

  张茂于:

  谢谢你提出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中国既高度重视对发展中国家的双边援助,也同样重视与西方国家、国际组织开展三方合作、多边合作。我们对开展国际发展领域的交流和三方合作始终持积极开放的态度,我们将继续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积极与有关各方探讨开展三方合作,丰富国际发展合作的方式和路径,提升国际发展合作水平和能力。我们主张,一要推动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我们将积极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在国际发展合作领域秉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南北合作在国际发展合作中的主渠道地位,南南合作是其有益补充。二要发挥各自优势,稳步推进三方合作。要充分尊重各方的政策、理念和模式,要本着相互尊重、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博采众长的精神,增进理解互信。三要充分尊重受援国的主权和主导权。坚持受援国提出、受援国同意、受援国主导,以受援国欢迎不欢迎、同意不同意、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的标准。合作应该重点支持满足受援国人道、民生、就业这些需求,增强受援国自主发展的能力,自主造血的能力。

  国合署成立三年多以来,我们积极深化对话磋商,积极参加联合国第二届南南合作大会,欧洲发展日等国际会议和活动,同日本、德国、瑞士、英国、法国、挪威、欧盟等1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开展了交流互访。近年来,中国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项下,与联合国多个组织,例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开展合作。在50多个国家实施粮食援助、灾后重建、难民救助、妇幼卫生等领域的发展合作项目。中方与瑞士、葡萄牙、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共同围绕农业、卫生等民生领域,实施符合受援方需求的三方合作项目。

  下一步,我们愿意继续以开放务实的态度,积极探讨开展三方合作,也鼓励私营部门、民间团体、慈善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际发展合作注入新的动力。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罗照辉署长。中国开展抗疫国际合作以来,国合署受到很多关注。作为新组建的部门,您能谈谈国合署职能和重点方向吗?谢谢。

  罗照辉:

  这是一个定向问题,指定由我回答,那我就不客气了,谢谢你问这个问题。国合署是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拟订我国对外援助政策规划,确定援外项目,监督评估实施情况,并统筹协调援外重大事项,推进援外方式改革等。

  国合署组建3年来,正是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援外工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的时期。我们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攻坚克难,边改革、边组建、边运行,扛起统筹协调职能,会同各相关部门,以非常之举因应非常之势,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统筹推进抗疫国际合作和援外改革发展,推动新时代援外工作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果。

  一是保障外交大局硕果累累。以服务元首外交为首要,参与习近平主席一系列重大双多边外事活动,提出叫得响、接地气的援助倡议和成果。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联合国有关场合打出的援助举措已全部或正在落实,有力彰显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二是引领南南合作成效显著。加强与受援国发展规划对接,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消除贫困、能力建设等援助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力量。3年来,建成各类成套项目145个,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3000余期,培养各领域人才10万多人。携手应对自然灾害、粮食危机等全球性挑战,开展紧急人道主义援助150多次。

  三是服务国内发展再谱新篇。胸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为平台,发挥对外援助的杠杆和导向作用,以援促贸,以援促投资,以援促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受援国援建边检站、检验检疫中心、海关商检设备等,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并结合受援国需求,推动我国优质企业、产品、技术等走出去。

  四是国际交流合作亮点纷呈。举办援外70周年、菌草援外20周年、南南基金和南南学院成立5周年三大纪念活动,习近平主席两次发来贺信,有力扩大南南合作的认同感、影响力。发表《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同50余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建立联系,广泛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深化合作共识。

  五是深化援外改革持续发力。贯彻援外工作新思路,聚焦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项目。加强软硬结合一体化设计,放大项目综合效应。推动法规制度“立改废”,正式印发《对外援助管理办法》等24项制度文件。按照优化协同高效要求,建立由25家单位组成的援外部际协调机制,加强对各领域、各部门援外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统一管理。加强援外项目全链条监管,防范廉政风险,确保项目质量。这里我还想多说几句。援外项目不是随意而定,都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有严格的立项标准;项目进行中,有严格的监督;项目完成后,还有严格的评估。国合署专门成立了监督评估司,为的就是确保项目清廉,交出满意答卷。

  美西方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和抗疫国际合作,对我诋毁抹黑从未停歇。新中国成立以来,700多位援外人员长眠异国他乡。我国援外工作不畏艰险,勇于担当,尽显英雄气概。新时代呼唤新担当。国合署将继续履职尽责,守正创新,致力于推动援外工作高质量发展。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71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对外援助与国际发展合作始终坚守自己的理念和原则,形成鲜明的中国援外特色。

  一是坚持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中国在开展对外援助和发展合作中,从不干涉他国内政,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从不当什么“教师爷”,始终秉持互尊互信互利,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二是坚持重信守诺、务求实效。中国从来都说话算话,决不开“空头支票”。既“言必信,行必果”,也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当“救世主”。但只要是中国答应做的事,无论困难多大,都全力以赴,有诺必践。

  三是坚持聚焦发展、授人以渔。援助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培养和提升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充分考虑受援国实际需求,积极对接发展规划,把增强“造血”功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是坚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国际发展合作事业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事业,各方不应相互排斥,而应携手同心。中国本着博采众长、相互借鉴的精神,不断加强同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积极探讨开展三方合作。

  “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同时,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震荡。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是各国应当采取的正确选择。中国将继续朝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把自身的前途命运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不断深化国际发展合作,共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繁荣。

  我们将以健康为优先,全力支持抗疫国际合作。继续向有急需的国家提供疫苗和必要的防疫物资,继续开展医疗技术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国际公共卫生水平,为受援国加快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提供支撑。

  我们将以绿色为重点,不断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应对气变合作项目,加大对水电、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项目的支持,分享绿色发展经验,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帮助受援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我们将以民生为要旨,积极助力全球经济复苏。继续关注各国人民生存发展的基本人权,聚焦贫困、失业、饥饿、卫生、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问题。不断增加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积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我们将以多边主义为引领,持续优化发展合作领域全球治理。积极参与发展领域对话合作,与各援助方加强交流互鉴,加大对国际组织支持力度,帮助发展中国家补齐发展短板,破除发展瓶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希望你们更多了解国合署,也欢迎记者朋友、中外媒体有时间到国合署去做客。我们可以和国新办商量,举办一次或者数次Open House,请帖现在向大家发出,谢谢各位。

  寿小丽:

  谢谢国合署参加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谢谢罗照辉署长的介绍,谢谢各位副署长,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责任编辑: 余申芳 ]
03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9943121142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