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谈全球气变合作

2022-11-23 22:00:48 来源: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2022年11月21日,澳大利亚前总理、亚洲协会全球主席陆克文在昆明举行的“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开幕式上作视频讲话。陆表示,祝贺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和云南省举办“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我们都很关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发布的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昆明宣言》。很遗憾,这次不能到美丽的昆明和大家见面一起讨论。今天通过视频和大家说几句话,也表达我的支持和鼓励。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中国的环境未来指明了方向,他提到:“中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着眼于人与自然间的和谐。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7次缔约方会议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我们的老朋友解振华先生向与会各方介绍了中国取得的成就。其中值得注意的包括,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碳排放量在2005年至2021年间累计下降了50.8%。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过11.2亿千瓦,这降低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如今世界范围内太阳能产出量的85%来自中国。绿色交通促进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规模达到近百亿美元,占世界总体量的50%。这些都是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还仅仅是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众多成就中的一小部分。

  从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乔·拜登的会晤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通过国际发展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中美双方都通过合作来推进国际气候议程。从对此次会晤的解读中看出,双方指出参加此次峰会的目的是为中美之间的总体战略关系奠定基础。我将其理解为稳定两国关系并围绕两国关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这意味着两国将能够建立诸如安全网的机制,以确保两国关系不会持续升温。为了缓和关系,中美必须妥善认识和处理两国间的竞争和分歧。在外交政策和国家战略问题上,中美两国都各自秉持坚定的信念。两国有必要在战略沟通的过程中寻找平衡点,从而避免引发战争。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碳排放国也有赖于此。只有稳定的两国关系,才能使双方能够在气候变化行动方面实现密切合作。虽然我们距离中美关系正常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本次峰会为两国之间的合作奠定了前所未有的基础。如果中美两国愿为了国际社会的更大利益妥善处理两国间分歧,那么没有任何国家有任何借口逃避责任。

  我担任亚洲协会中一个致力于实现亚洲净零排放的高级别政治委员会主席。这个委员会汇集了包括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在内的一批公认的亚洲领导人,就亚洲和关键国家如何实现净零排放提出建议。其实不仅仅是提出问题,还包括提出如何依靠气候行动促进地区经济、贸易、相互联系和人民生计的解决方案。亚洲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近一半,这项工作至关重要,亟待开展。

  这个独立委员会近期发表了一份关于构建亚洲净零排放的高效和一致愿景报告。此报告重点阐述了亚洲地区在不同气候成就阶段的一系列设想和成果。在亚太各国政府不采取新气候政策的基准设想中,预计2020年至2040年期间,亚太地区的GDP将实现每年4.2%的稳固增长。而兑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 26)承诺可使2030年GDP增长5.4%。接着是目前颁布的COP 26先行政策所指出的发展路径。该报告的调查结果表明,增加就业机会、降低能源成本、改善贸易平衡和能源安全是兑现这些承诺的积极成果。尽管独立委员保持着乐观态度,但它也承认亚洲将面临转型挑战,包括大量投资、化石燃料在向清洁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工作岗位流失以及国家财政对民众的影响。

  即使面临诸多挑战,我们仍可以通过开展国际发展合作,与各国民众一道,共同解决气候调整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家的责任。承认各自的责任并为此付出行动是每个国家的共同责任。只有信守彼此之间的承诺才能推进国际气候议程的开展。

  现在是时候重新调整我们自己的方向了,放弃指责邻国的不作为或将矛头指向其他国家,各国应该团结合力,在一个充满消极情绪的世界中找到共同为之努力的全球目标。共同应对这一挑战是我们的底线,因为这是中国和印度洋地区的共同挑战,是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挑战,也是国际发展合作的共同挑战。

[责任编辑: 张旭烨 吴轶楠 ]
03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70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