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照辉署长接受中国日报《委员说》采访实录

2024-03-07 09:02:44 来源: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2024年3月1日)

 

  记者: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今年您将带来什么提案?

  罗照辉:这个问题问得好。我很荣幸成为全国政协,以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全国政协是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围绕高质量发展、环保、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问题,全国政协举办了诸多活动。去年,我出席了“驻华使节进政协”、2023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等关于“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的研讨会,并发表讲话。

  我今年的提案是关于推动鲁班工坊建设。鲁班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工匠。鲁班工坊是中国打造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在23个国家建立了27个鲁班工坊,实现为合作国家培养技术人才、中文语言人才,解决当地中企就业“三合一”目标,体现中国“授人以渔”的发展合作理念,已经成为“小而美”援助的一块金字招牌。

  近年来,我署立项实施了一大批“小而美”项目。鲁班工坊、菌草、青蒿素、杂交水稻都已成为广受赞誉的援助品牌。龙年春节前夕,我到斐济访问,专程参观了当地的中国—太平洋岛国菌草示范中心。菌草可用来种植蘑菇、饲养牲畜等。当地农民向我讲述了他们通过种植菌草改善生活的故事,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下一步,国合署将继续加大“小而美”项目援助力度,不断擦亮“小而美”金字招牌。

 

  记者:作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署长,您能否介绍一下贵署近期的工作?

  罗照辉:我很乐意介绍一些相关情况。

  首先是全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2021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聚焦全球发展,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2022年,习近平主席宣布了推动落实倡议的32项举措。我署成立了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全球发展项目库和资金库。筹集120亿美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项目库。用好40亿美元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去年7月,我署主办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来自158个国家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二是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国合署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民心相通等做了很多工作。

  三是聚焦国家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的对外援助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我们安排了大量研修班、人员交流项目,分享治国理政经验,支持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帮助他们提升治理能力,实现治理现代化。迄今为止,中国已为受援国培养了40多万名各领域专业人才。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宣布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南南学院”)。2016年,南南学院在北京大学正式成立,迄今已为70多个国家培养了300多名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今年1月,我们刚刚举办了中国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合作70周年暨2024年在华培训学员新春招待会。

  四是过去四年来,在习近平主席亲自领导下,我们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包括医疗物资、医疗队和疫苗等。

  通过成套项目、物资和技术援助、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以及人力资源培训,我们为全球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帮助160多个受援国发展经济,促进民生福祉。

  同时,我们重视扩大三方和多边合作,与包括联合国在内的20多个国际组织和社会组织合作,在50多个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民生项目。

  龙年伊始,我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埃塞俄比亚工业部“云签署”三方合作联合声明,还同联合国工发组织“云签署”了两机构关于推动全面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联合声明。

  身为记者,相信您一定去过很多国家。非洲大陆的54个国家都是中国的受援国。在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中国援建的项目,如道路、桥梁、政府和议会大楼、体育中心、医院、学校等。这些都是友谊的象征。“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当中国需要帮助时,我们总能把希望寄托在这些国家身上。

 

  记者:在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国合署做了哪些工作?

  罗照辉:近年来,由于地缘政治冲突、疫情、极端天气等原因,人道主义危机日益严重。

  巴以冲突持续不断,加沙的无辜民众在战争中失去生命。中方已向加沙民众提供了四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去年,土耳其、叙利亚和阿富汗相继发生强烈地震。两年前,巴基斯坦遭遇特大洪灾,汤加发生强烈的火山喷发。这些自然灾害发生后,中方都是第一时间提供了人道主义紧急救助和重建物资。

  过去6年,除抗疫援助外,中国还向40多个国家实施了800多个紧急人道主义援助项目。我们还向30多个国家提供了紧急粮食援助。据联合国统计,中国是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对外援助的政策取向?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对外援助的优势和亮点是什么?

  罗照辉:中国援助以南南合作为基础,方式独特,深受受援方欢迎。

  政策层面,我们的重中之重是谋求全球共同发展,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一带一路”建设和三大全球倡议。合作原则方面,我们遵循“三不”原则,即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强加于人、不开“空头支票”。我们的对外援助始终与受援国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而且言必信,行必果。

  领域方面,减贫、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设施、绿色发展、国家治理经验分享都是援外重点领域。近年来,我们致力于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资金来源方面,除了传统的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外,国合署已开始调动国内外相关金融机构参与国际发展合作的融资。合作伙伴方面,周边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都是中国援助的重要对象。

  中国对外援助虽然资源有限,但遵循必要流程。我们重视援外项目的监督和评估,加强项目综合监管,防范廉政风险,提高项目质量。

 

  记者:请问您如何看待当今国际发展合作形势?中国又是如何应对的?

  罗照辉:当前,我们面临地缘冲突上升、大国博弈加剧、南北合作放缓、发展鸿沟拉大等挑战。谋求共同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大势所趋。

  一方面,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落实受阻,发展赤字有增无减。世界各国通过发展与合作实现经济和社会复苏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发展的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国际发展合作中的南北博弈加剧。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集体崛起,全球南方谋求共同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南南合作不断巩固深化。中国积极引领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取得显著成效。

  习近平主席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在行动。但这远远不够,破解全球发展难题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首先,我国将持续引领国际发展合作。中国会继续坚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三大全球倡议不会失速,只会加速从“大写意”迈向“工笔画”。

  第二,多边平台作用相对突出。联合国要在一体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全球发展倡议方面发挥关键引领作用,开好今年的未来峰会,并与金砖、上合、东盟、非盟等区域多边组织及RCEP、CPTPP等地区自贸安排形成良性互动,推进全球发展治理。

  第三,南南合作分量持续上升。我国一贯主张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义利相兼等理念、主张,深受认同。全球南方国家要在减贫与粮食安全、健康卫生、气变与绿色发展、互联互通等领域加大合作力度。

  第四,国际发展合作领域南北博弈不会停息。我们应持续推动南北对话,实现优势互补,秉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在发展理念、规则、标准等方面求同存异,推动构建新型南北关系。

[责任编辑: 刘品彤 ]
0100903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086359